(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0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里,从疫情中的普通人,到体育明星,电影演员……
“死亡”成了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关键词。
提到“死亡”,大家首要时间想到的都是阴冷、黑暗、恐惧,但在欧洲罗马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却豁达到令人吃惊。
这个小村叫做Săpânța,位于罗马尼亚的西北部。村子里只有几千个人,人数不多,但这里的人对于死亡,有着跟全寰球都不一样的态度。而他们豁达的原因,就是在于村庄里一块特别的墓地——开心公墓(Merry Cemetery)。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公墓从名字上看就够特别了,“死亡”是怎么跟“开心”联系起来的?又是一个“黑人抬棺”那样的荒诞葬礼?
其实并不是,这个小村里的葬礼跟别的地方没什么不同,大家穿上肃穆的黑色丧葬服,把死者送进公墓,然后按照当地的仪式,给死者送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整个葬礼的过程跟“开心”沾不上什么边,直到死者下葬,在坟头插上当地工匠制作的十字架之后,一切就都变得不一样了……
在这里,十字架是蓝色的,而且每一个十字架的上面,都刻着一幅画,还有几行小诗,而这诗的内容,不是缅怀死者,而是用押韵的段子的方式,吐槽死者的人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比如这里最出名的一个十字架是这么写的:
十字架重不重啊?躺在这里的婆婆,你要再多活三天,我就被你烦死了。
走在这里的过客,还请你保持沉默,你要把她叫醒了,她就会回家吵我。
我一定会乖乖的,婆婆你就别醒了,安心待在坟里吧,我最亲爱的婆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样的墓志铭,在外面是很难见到了,但在这个开心墓园里,每个坟上都竖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十字架。这是当地的一项特别的传统。
一百多年前,村里有一个叫斯坦的调皮木雕家,他在给死者做十字架的时候,总是会把十字架涂成蓝色,再刻上彩色画和讽刺诗来描绘死者的一生。久而久之,这样的传统真的保留了下来,还成了当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直到1977年,斯坦去世了,在去世之前,他把房子和工作留给了自己的徒弟,然后自己给自己刻了收关一个十字架:
“如果有人问起我,我叫斯坦·伊扬·帕特拉,行人过客听一听,我说的句句是实情。
我这一生没恶意,但也可能伤害到你,如果真的伤到人,我只能说……生活太难了,人家也不想的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这样,开心墓园保留下了这样的传统,从此之后,每个葬在这里的人,都要有自己的十字架,用首要人称写下死者的故事。可以是家人提供材料,雕刻师(兼段子手)来写,也可以是家人自己发挥。
总之,这里慢慢成了一个嘲笑死亡的地方。
因为这个村庄里人人都认识,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没有秘密。墓碑上刻着的,就是这个人一生中最真实的样子,所以,只要看一个人的墓碑,就算是真的了解过这个亡者的一生了。
“我叫斯蒂芬,酒水不离身,因为喝酒误事,老婆跟我离婚。我去借酒消愁,喝得开心又上头,一生爱交朋友,干一杯就自来熟。现在还是有点渴,请你一杯敬死亡。”
有时候,村里的人也会通过墓碑来讽刺一个恶人,比如,有个喜欢马的老流氓,他的墓志铭却写着,
“我另一个爱好:泡酒吧,撩人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墓碑上的双头黑鸽代表这人不是好人)
有时候,墓志铭甚至会有警示意义:
“生来好赌,十六作古,跨国赌博,诅咒同行,巴黎地铁把我撞死了。”
“42岁死在巴塞罗那,卡车翻车把我压在底下,我努力赚钱却把妻儿抛下,走过路过请把脚步停下,看看我生命的教训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然了,满圆的十字架,也不是所有的墓志铭都能让人会心一笑,这里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十字架,控诉着死者的不甘,比如一个三岁孩子的墓志铭写,
“该死的出租车是不是从地狱来的?罗马尼亚这么大你哪不能停?非在我家门口把我撞死才行?”
就像这样,墓园里几千个墓碑,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
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这是人们哀悼亲友的地方,而对于每年来这里的上千名游客来说,这也是一个特别的朝圣地。
但无论是哪种,这个墓园都在用一种深刻又乐观的方式,在讲述着生命真正的含义。
制作十字架的工匠说,对于这里的人来说,死亡没什么可怕的,他们更害怕的,是自己的墓志铭跟别人一样,那就不好玩了。
素材来源:英国那些事儿,BBC NEWS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