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余秉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现代字体设计之父
生于1933年
终于2020年9月24日,享年87岁
1962年,学成归国后
一生致力于平面设计专业
他创作出了
国际上首要套
由中国人设计完成的拉丁字母印刷体
改变了一个封面就是书籍设计的单一局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于这位
填补了中国平面设计史的老先生
不论你认不认识
现实中定受益于他的研究成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现代字体设计之父
字要写好,很难,很辛苦,也很枯燥。但这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也好,书籍设计也好, 最主要的还是写字,是最基本的。字如果不好看,整个设计也不好看。
——余秉楠
他是中国首要位拉丁字母设计师
1956年,23岁的余秉楠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经过文化部严格考核,获得前往德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深造的机会,成为新中国首要代选派的留学生。
振兴祖国平面设计的重任, 扛在了他的肩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留学德国时的余秉楠
刚入学,余秉楠就吃了一剂“猛料” 。前三个月,在导师阿尔贝特·卡伯尔教授的安排下,他只做了一件事——写字。
从2000多年前的纪念碑文字到现代字体,不能临摹直接写。这种“魔鬼”训练,让他很是头大,只能咬牙跟着同学一起写。
终于,在没日没夜的坚持下,他渐渐写出了感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仅找到自我风格,还从字体角度读了一遍艺术史。一年后,教授给他布置了一个重要任务,设计一套满足多种用途的拉丁字母印刷体。
对此,余秉楠很是认真,从书写工具到字体再三思量 。钢笔太硬、毛笔太软,他独创用去掉毛、削尖杆的竹笔写(改版后的毛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竹笔式样并非余老当年所用笔
大写字他学习优美、古典的罗马体,小写字参考美观、成熟的法国卡洛林体。
边写边改良,无意间把中国书法的抑扬顿挫感融进去。很多德国专家看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个中国人的设计”!
因为是在德国教授的帮助下完成,余秉楠激动地将其取名为“友谊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友谊体正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友谊体斜体
此时,他还获得一个不敢想象的意外之喜。德国总理的秘书告诉他,这套字体是周总理亲自嘱托,为培养首要位能设计拉丁字母印刷体的中国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友谊体铅字排印的《毛泽东诗词》扉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印在1963年东德《纸张与印刷》1月刊上的友谊体
人与字都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余秉楠成为亚洲首要位谷腾堡奖获得者,友谊体铜模和铅字也被德国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国文化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余秉楠和导师卡伯尔教授
为现代字体设计撑起一片天
宋体和黑体是我们最常用的两种字体,但你知道它们是在余老参与设计的“宋二”和“黑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吗?
1962年,余秉楠硕士毕业,归国后直接被借调到上海印刷技术研究院,做字体设计。
虽然,他仅在这待了一年,却完成了“宋一、黑一、宋二、黑二”,四项重要工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宋二字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黑二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