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一星期前,巴西一名参与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志愿者死亡。近日,英国疫苗工作组主席凯特·宾厄姆(Kate Bingham)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公开表示,首要代新冠疫苗“不太可能是完美的”,并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不知与巴西志愿者死亡事件是否有关,总之,就在全寰球科学家和制药公司加速开发新冠疫苗的这一时刻,宾厄姆发表了上述言论。他在文章中称,新冠疫苗可能无法预防感染,只能缓解症状,并且可能无法长期有效。是否存在有效的疫苗仍不确定,因此“保护自己、不要自满和过度乐观”非常重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welt.de
在德国,总部位于美因茨的Biontech公司正和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合作,扛起疫苗研制的先锋大旗。该公司用“光速”形容这次的疫苗开发工作,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目前,全球有10款新冠疫苗项目已进入第三期试验阶段,亦即收关的冲刺阶段,其中就包括Biontech公司的出品。
此外在欧洲药品管理局,也已有两款候选疫苗的审批程序正在与第三期临床试验同步进行。不过,它们何时可以通过审批、是否能够通过审批,都还是未知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Biontech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都预计自己的研发成果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获得初步批准。寰球卫生组织(WHO)预计疫苗接种将自2021年年中开始,届时,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员工和风险人群可以率先接种。
另一件事情也可以肯定:疫苗的面市不会立即终结这场疫情。专家指出,没有一种疫苗是很高有效的,因此并不是每个接种者都可以免受感染。针对其他病毒的疫苗也是一样,麻疹疫苗的有效性相对较高,为95%;而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只是60%至70%。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IMAGO IMAGES/XCITEPRESS
美国已宣布,在首批新冠疫苗的审批之中,有效性超过50%即为及格。而欧盟暂时还没有相关规定。慕尼黑大学医院热带研究所的新冠疫苗首席研究员Arne Kroidl表示:“首批疫苗可能无法始终阻止感染。但是,它在对付临床症状方面或许会有明显效果,所减少的病毒载量也可能使病人传染性降低。”这也算是一种成功。
还有许多专家认为,一种疫苗的剂量不足以进行有效免疫。慕尼黑施瓦宾医院传染病科的首席医师Clemens Wendtner表示,人们可能需要多次接种疫苗。欧洲疫苗接种协会主席Sue Middleton估算认为,要对全寰球一半人口进行两次疫苗接种的话,需要近80亿剂疫苗。目前,全球每年生产所有可用疫苗的能力仅为约50亿剂。因此,疫苗面市后,生产和接种工作仍需花费大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