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活| 躲病毒宅了一年,这个冬天,他们抑郁了……

来自:道德经 0 0 2020-12-05



疫情期间,许多留德华人从国内形势提前了解到了严重性,早早躲了起来。这一举动非常明智,然而他们或许没想到的是,虽然没有受到病毒的伤害,却有另一种同样可怕的危机悄悄找上了他们……


刘美丽去年刚来德国留学,今年就在宿舍里上着网课蹲了一年。国内忧心忡忡的父母几天一个电话催她回去,但好不容易申请到的学校offer,实在舍不得就这么放弃。

 

王富贵从事的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从4月份一直失业到现在。家里每天愁云密布,两口子越来越无话可说,时常唉声叹气。

 

李有才的父母去年底来探亲,没成想直到10月才终于登上回国飞机。孩子这一年没怎么上过学,媳妇又一直居家办公,5口人挤在两室小公寓里快一年,大小摩擦就没停过。

 

于是,这个冬天,他们都抑郁了……



为了缓解海外华人华侨的焦虑情绪,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法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北京办事处,共同推出:用心爱特你——疫情下心理关怀全欧云端公益讲座,陪你一起云抗疫!

这次的讲座将以最权威、最有效、较具可操性的心理学科普,与心理学专家对话,为生活在欧洲各地的华人群体、留学生群体提供心理知识和心理关怀指导。

上周末,我们如约迎来了两场线上心理讲座,听完讲座的小伙伴们都表示自己收获颇丰。本周末,我们还将为大家带来两场心理关怀专题讲座,具体计划如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2月05日周六下午14:00(欧洲中部时间),北京时间:21:00
全国性心理咨询师陈俊伊将为大家带来心理关怀专题第三讲:音乐心理治疗
老师将为我们讲述音乐心理治疗的原理,以及如何选择音乐、听音乐时应该如何放松。

点击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讲座直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2月06日周日下午14:00(欧洲中部时间)北京时间:21:00
德国耶拿大学心理学硕士莫楠将为大家带来心理关怀专题第四讲:用绘画艺术解开你内心的焦虑
在这场讲座中,我们将进行线上绘画体验和冥想练习,并学习通过艺术性表达和冥想减压的方法。

点击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讲座直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国内的朋友关注“欧洲时报”或“欧洲时报德国版”的微博,就可以同步观看直播了!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专业的老师将在周末的讲座中为您解答!
如果您想加入心理关怀小组,欢迎扫下方二维码进入群组,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们一起抱团取暖!

心理关怀小组二维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本次系列讲座旨在疫情期间为欧洲地区的华人群体提供心灵上的解压技巧与支持。

德国地区如遇到紧急心理问题,请拨打:
急救电话:112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800 1110111 或0800 1110222(24小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两场讲座重点内容回顾

11月28日,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家庭心理服务学院孙瑜院长为我们带来了心理关怀专题首要讲:疫情期间家庭成员之间如何有效沟通?

开场时,孙瑜院长给我们的建议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疫情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认知。疫情要长期伴随我们了,这已经成为全寰球的共识,我们不妨不跟它抗争,而是跟它友好相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上半场讲座中,孙瑜院长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Q1
居家情况下,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积极地面对?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独立性,父母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父母有没有可能不命令孩子做这做那?有没有可能先了解孩子要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




Q2
独自留在国外,国内家人很担忧,如何开导?


告诉家人:我已经是成人了,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像选择婚姻,就要接受这个人的全部;接受一份工作,就要接受这份工作的全部;接受出国,就要接受出国以后的全部。

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

父母对我的担心,对我的爱,我完全收到;

希望父母能能信任我,这是我的选择,我能完全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担心是一种诅咒,祝福才是最棒的爱。





Q3
疫情隔离期吵架都没法离家出走,该怎么办?


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

关系场分为三种:      

攻击型,典型特征是:出手打人,对待这种人要学会闭嘴。      

逃避型,典型特征是:不接电话、离家出走。      

麻木型


对于后两种人,应该让他们经常听听音乐,或写点东西。周围的人对他们要多关心,出现问题时,要对事不对人。




在解答完这三个问题之后,孙院长还回答了评论区里其他问题,包括如何让孩子适应上网课以及怎样对待外向型及内向型的孩子等等。

11月29日,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心理学博士林晓晖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心理关怀专题第二讲:疫情常态下的压力和情绪管理。
 
在上半场讲座中,林老师主要为我们回答了三个问题:



Q1
在外国工作及学习的人员常见心理问题


在国外,面临的是不同的文化、语言,这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例如: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在国外,要独自去解决住房、学习、生活等等问题,人们常常会有一种不安全感、焦虑感、孤独感





Q2
在疫情新常态下,如何缓解压力情绪


当我们被焦虑情绪困住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深呼吸,让肌肉放松

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听音乐、绘画等;

可以把最坏的结果写下来,把自己担心的问题写下来;

遇到问题时,向家人或朋友求助,不要独自一个人承担;


据一项调查显示,2019年,28%的人处于高焦虑水平,65%的人处于中等焦虑水平,因此不必担心,你不是一个人,不妨将自己内心的焦虑讲出来





Q3
目前疫情等社会问题对心理造成的影响


由于疫情等社会问题,人们被关在家里不能出去,这时候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例如:情绪上,人们会感到恐惧,害怕生病、害怕死亡;烦躁、焦虑、不安;经常感到伤心、想哭。如果这样的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就会对生活产生干扰,发展下去就有可能产生焦虑症。


对于焦虑情绪,首先要重视它,它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上的反应;其次、要搞清楚焦虑产生的来源。同时:林医生建议,当身体因为心理原因出现各种反应时,应该及时联络家庭医生做系统性的检查,并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在后半场讲座中,老师针对评论区中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例如:小孩在国外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您错过了讲座,欢迎您在欧洲时报——视频板块观看回放:

首要场回放二维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第二场回放二维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YouTube,请锁定“欧洲时报”账户, 观看回放
国内的观众请关注微博:欧洲时报、欧洲时报德国版。

合作伙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家庭心理服务学院

中国老教授协会于 1985 年 9 月 12 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是一个由年龄在 55 岁以上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其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性的 社会团体。
2019年12月6日,职业教育委员会与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工作委员会合作,创建下属的“家庭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