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速报
中国与新西兰关系
中国和“五眼联盟”的矛盾持续升级,不过,新西兰英文先驱报的时评指出,新西兰完全有能力充当调解员的角色。
矛盾的一边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个在西方人心中,代表着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大家庭;
另一边是中国,新西兰自20世纪初就与中国建立的官方关系。虽然两个国家在二战时站在了同一阵营,但到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新中国的选择与新西兰发生了分歧。
如今,新西兰和中国是朋友,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深入的文化、科学、环境和社会交流,支持着两国的经济发展。
新西兰可充当调解员
在安全利益方面,新西兰对中国的潜在吸引力或许比“其他四眼”更大,因为新西兰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包括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无核国家),并且新西兰和中国两国之间,没有任何具体的争端。
这种平衡的立场为新西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要做到这一点,新西兰需要制定一些目标,比如从几个友好的邀约开始。
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已经向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发出访新邀请,现在她也应该向中国领导人发出同样的邀请。
国家间的正式友好访问,可以建立彼此的信心和信任,在某些事情上达成共识。
比如,1973年,前苏联总理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进行第二次峰会谈话,签署《防止核战争协议》。
一个适当的邀约理由
那么,同时邀请美国和中国,新西兰找一个什么理由最合适?
也许新西兰的“神鸟”斑尾塍鹬能代表新西兰出面。这种鸟类在迁徙方面保持着寰球纪录,它可以连续七天半不眠不休从新西兰飞到鸭绿江,然后飞往阿拉斯加繁殖,收关八天半不停站返回新西兰。
新西兰可以举办一场国际交流大会,与中美等国讨论一个针对鸟类的飞行通道,制定严格的保护目标,让所有国家共同致力于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
当然,这样的会议真正的目的是,让中美两国有机会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
我们也见证过这样的先例:1985年,美国前总统里根与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瑞士日内瓦进行了历史性会晤,这一次碰面,标志着冷战破冰。
要使这样的计划奏效,各方都需要一个安全的场所来直接沟通,而不是在国际媒体上公开激化事态。
为了启动这一进程,新西兰应该主动提出主办这一开创性的面对面会议。
新西兰不应该置身事外
尽管中国和“五眼联盟”之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但当务之急是确保和平,缓解紧张局势。
1992年起,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同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数次会晤,为削减核武器、友好关系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西兰的目标应该是复制这样的路线。
这一切不会太容易,也不会很快解决,但总好过坐视局势恶化。
新西兰不应成为命运的人质,而是应该行动起来,邀请拜登,邀请习主席,从新西兰的“神鸟”谈起,引出长期和平、安全和稳定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