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扬抗疫随笔 | 一顿暴打 两场示威 三段视频 万顷波澜

来自:欧时大参 0 0 2020-11-29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天这个周六,天气是“秋水共长天一色”,新闻是“示威与商店齐开”。

连续一周,边工作,边做“煮父",边写每天一篇“抗疫”随笔,笑说相声,泪讲悲声,脑子倒是被网友证实没有“瓦特了”,但也真够累的!身体其它肌肉部位也抗议了,连效法阿甘每天跑一小时这个隔离基本锻炼,也碎片化了。本想停写几天,享受一个“部分解封”的周末,怎奈法国抗疫真是热点频仍,一个热过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小马哥讲话尚余音绕梁 ,一场围绕“警察暴力”的“视觉与舆论盛宴”已经热腾腾端上法国人的疫情餐桌。之所以为把它依然归入“抗疫随笔”,是因为其“爆款”起源于一只口罩。翌日,也就是今天,巴黎与商店同时开幕营业的,还有两场盛大示威游行。听到这个消息的首要反应是,示威应该开什么外出证明?认真研究了证明的九大条款,似乎只有“外出锻炼”(小马哥新近讲话扩大了活动范围与时间--20公里、三小时)可以与示威勉强接轨,注意啊,超过离巴黎共和国广场20公里的郊区小伙伴就别凑这个热闹了,“黄背心”们也要注意戴口罩,“黑方”(black bloc)们尽量疫情阶段少一点打砸抢,警察兄弟们不要因为昨天“暴打制作人”曝光而执法积极性受打击,注意:打“黑方”,不要打黑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8日巴黎示威现场,示威者推倒车辆与警察“对战”。(视频截图)



考虑到示威一般都超过三个小时,而且郊区青年住在20公里以外者众,个人建议,为保障疫情中示威权,干脆第三波疫情时的“外出证明”加上“游行示威”一条,这样整十条,凑个十全十美!否则疫情期间的禁足管理,示威者要么成为特殊利益群体,或者沦为警察罚款对象。都不好。而劝其疫情中不要示威,也被证明完全失败。示威之于法国的重要性,唯有度假可以与之媲美。能阻止示威的,也唯有度假。这叫一物降一物。

今天这两场示威的其中一场,是针对近日议会一读通过的旨在保护警察隐私与家庭安全的24号法案(以下简称“24号”)。该法案源起是应警察各个工会要求,有政府支持、右派议员动议,出发点是为避免警察执行公务时被录影后再被“人肉”出地址、车牌、电话、配偶等等私人信息而遭歹徒追杀(曾有一对警察夫妇在家门口被歹徒杀害,引起社会愤慨),因而该条款禁止录影、上传网络警察执行公务视频。该条款由于涉及记者自由报道权与公民自由摄影权,虽有争议,但能一读通过,还是说明其“定时炸弹”,当时并未引起各方重视。

但自昨天“三警察暴打一黑人”镜头被1300万法国人观看后,结合近日警察清场巴黎难民营伴随暴力的镜头,这个法案从“都是视频惹得祸”转向“没有视频将祸人”,24号凶多吉少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警察暴打黑人画面。(视频截图)



下面我们用不考虑精英的“政治正确”,仅用老百姓的“常情常理”,与小伙伴们简单聊一下这些事,并顺带分析一下“法国特色”。

警察打人,以全球视角望出去,罕见吗?很常见,个人认为全寰球国家有一个算一个,警察都会或多或少执法伴随暴力(可能除了梵蒂冈)。这是其工作性质决定的几率性行为。他要强制,有人不让强制,还要扔“自由的石头”,这种时候不可能和谐收场。这就是我们几乎天天在寰球范围看着各地示威频发,烽烟四起,警棍横飞的“原罪”。双方均有暴力,谁更多一点、合理一点,因时因地不同。不出所料,今天巴黎反警察暴力的示威仍以暴乱收场,使人无法质疑法国社会的“野蛮化”。

那么好,警察会无理打人吗?我想少部分或者说一小部分警察会,因为林子大啥鸟都有--警察多了,素质各异。那么,四个警察会无理打一个黑人吗?我想也有一点点可能,就是暴力中的“特别案例”。而这种特别,就发生在我们眼前:因为一个黑人没戴口罩,四个警察跑到人家家里围着打人家,口称“黑鬼”,幸亏这个黑人不是警察想象中的一般黑人,是一个音乐制作人,家里还安装了摄像监视器。他挨打时,死活不出镜头涵盖范围,也算机智。因为有这个爆款视频,他冤情得解,打人兼撒谎的涉事四警察均被停职等候发落(估计这回事闹大了要吃官司)。小马哥看了视频表示“震惊”,责令调查,禁止歧视。而24号,也将在舆论一片讨伐的聚光灯下,或修改、或收回。

比这件事早两天,警察奉命清场巴黎难民营,也被拍下来有暴力镜头(但与此次“三打一”恶劣程度似不能相提并论),除了推、拍、踢等即兴动作外,一个警察给一个落荒而逃的难民下了一个“绊儿”,后者随即满地找牙的镜头被媒体反复播放。笔者反复看了多次现场视频,其暴力程度远远低于警察应对“黄背心”的或其他类似警民对打场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警察强拆难民营画面。(视频截图)


 下面聊聊为什么政府会在今天下这么一招儿“险棋”,议会会快速通过24号? 

疫情中最累的是护士,故而法国全民挺护士。最乱的时代最累的是警察,应该全面挺警察?也有挺,但折扣比护士大。政府也一直在找机会“挺”。由于2019巴黎被黄背心闹得硝烟四起、人心惶惶,面对“暴力黄背心”(也一定是小部分人)的草根诉求,警察有暴力打击,更多是投鼠忌器,有的甚至怕犯错误隔岸观火,警察执法积极性受到关注。故而,连续数月,给了全寰球巴黎已经沦陷的印象。一个帅哥小警察被一个高大拳击手打得蒙头护脸、一个撤退警察被一个示威者下绊摔得满地找牙的镜头也曾风靡全网(只能重复那句老生常谈:历史惊人地重复)。此其一。

此后,疫情起,治安乱,毒贩狂,甚至有郊区派出所被“烟花炮火”包围攻打一整天的事件发生,还有真枪实弹的突发事件。加之近来恐袭频仍,政府太需要警察的“积极性”了,似乎到了挺警察的时刻了。内长是传统右派出身,本身就在秩序与自由中,倾向前者,加之民调显示,法国社会因为上述症状,八成民众挺警察,选民“右转”趋势明显。安全,是当前仅次于抗疫的法国一大要务。因此,任命右派内长,某种程度上是小马哥在“安全问题”软肋的护法牌子。此其二。

至此,此次刷屏事件的前因后果应该清楚了。若按一般剧本,涉事四警遭查、24号法案要黄,故事也该收尾了?但“法国特色”还非得给故事再加一个尾大不掉的大尾巴。

最近电视上各方打嘴炮无休无止的一个命题是:法国总归有没有“警察暴力”(Violence policière )?左派认为有,右派认为没有,政府也认为“不能这么说”,吾等百姓有点蒙圈。

法国朝野精英在辩论的是一个概念的定义,如果争出胜负,有助于问题解决,就是真命题。如果即使厘清概念,于事无补,也就是个掩耳盗铃的“政治正确”问题,是伪命题。不同意“警察暴力”说法的一方认为,承认了这个等于承认警察“有系统性暴力”(Violence Systématique ),而宜于说“有些警察存在暴力”。而反方认为事实证明存在“系统性警察暴力”,故而赞成用“警察暴力”一词。老百姓蒙圈在于:什么叫系统性,怎么统计?数量到多少算系统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8日巴黎示威现场,示威者焚烧垃圾桶。(视频截图)



美国警察暴力严重,警察的种族歧视严重,世人皆知吗?但没人讨论要不要用一个词或不用一个词。跪杀黑人弗洛伊德的录像还热乎呢,那么多白人警察从后面开枪击毙黑人,似乎这么说都不为过,但美国不管这么多,不争论概念。美国要的是“力挺警察”以强势维持治安,而倾向于放弃依法判决涉事警察的正义。故而美国警察面对犯罪更加强悍也是事实,而犯法、出格警察,也可因此换取不被追究。即使奥巴马八年,也罕见有警察因暴力执法被追究者。奥巴马由于自己的肤色,还不敢公开给被击毙的黑人小年轻申冤。退位了才在回忆录里抒发遗憾。这有点虚伪不是?但挺警察一点上,不管美国两党怎么打嘴仗,司法有一贯的默契。不玩“政治正确”。 

而在治安不靖、恐袭频繁、疫情催逼的当下,法国仍然玩“政治正确”,是对老百姓智商的低估。大家都知道,即使可以提“警察暴力”概念,对于大多数非暴力正常警察(我坚信暴力者必然是少数)也不会起到“打击积极性”的作用,他们的积极性并不来源于概念,而是其他正常诉求--待遇、社会认同、人力支持……等等。而即使收关辩论到规定大家都不能说“警察暴力”这四个字,暴力警察也不会因此绝迹。

反过来,即使左派成功命题“警察暴力”,如果做不了什么(左派执政的年头可也不少啊,警察暴力难道少一些吗?)对真正遏制警察暴力有何补益呢?

媒体、政客、精英惯性争论“警察暴力”概念,如同设了个莫须有的假靶心,让大家打,打得越准里目标越远。

所以,争论伪命题,以求"政治正确“,背后依然是各个社会阶层光说不练、有意无意地自我站队“左中右”等等早已过时的意识形态藩篱的法国习惯在作祟,在当下,争论有无“警察暴力”的左右派对垒,纯属浪费时间,同时低估了百姓的智商。

中国有位智者胡适,曾有一句名言,“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放到今天法国尤为切中时弊,惟法国左右精英思之。


(作者:书扬)


编辑:小米粥


下载移动客户端,更多精彩资讯指尖尽掌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