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挣钱、存钱、买房,似乎人们都在这三件事焦虑……
今天,新西兰的三个相关的新闻,可能要给大家添堵了。
01
变相的资本利得税要来了?
房产投资行业有了重磅消息:
财政部长不排除延长“明线政策”年限,并已让财政部进行政策研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近日财政部长Grant Roberston致信储备银行行长Adrian Orr,希望法律意义上独立决策的新西兰储备银行在出台货币政策时,“考虑到影响的方方面面”。
此举被认为是向央行施压,以解决政府所面对的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
财政部长Grant Roberston说,“我们所处的地区房价可能会上涨15%-20%。我们必须利用政府各部门现有的所有工具。”
他说的“所有工具”中不包含财富税和资本利得税——因为这两项早先总理Jacinda Ardern已经表态不会在任期内收取。
但Grant Roberston不排除在“明线政策”上作文章——调高税率或者是增加年限——这样房产投资人将会缴纳更多的所得税。
“明线政策”执行期目前为5年,在5年之内买卖投资房产需要缴纳数额可观的利得税。
绿党正在鼓动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政策打压房价。绿党财政事务发言人 Julie Anne Genter说,“我们正处在危机之中,政府采取行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符合新西兰公众的利益。”
而明线政策现在看来是政府最可用的工具。
当被问及他是否准备延长明线政策时,财政部长说,"这是我们提出的问题之一,财政部将研究这个政策的走向。“
“我现在不肯定也不排除,但我们确实在研究,看明线政策是否达到了其目标。”
对此行动党首领David Seymour表示,这就是“隐形”的资本利得税,“如果他们诚实,他们应该说这就是资本利得税(CGT)。”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认为,财政部长既不排除延长时限,也不排除提高税率——所以理论上,它可能成为一种隐形的资本利得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David Seymour说,在住房问题上加税,是一种“零和思维”,像上一代人那样不断造房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资本利得税将覆盖土地、股权、投资物业、商业资产及知识产权等。
用前工党财政部长Michael Cullen的话说,“哪里有资本增值变现,哪里就有资本利得税”。
限贷政策明年3月回归
储备银行已宣布,贷款-价值比政策将会在明年3月重新引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周三储备银行公布金融稳定性报告,确认将会从明年3月1日起恢复贷款-价值比限贷政策,又名LVR。
该政策将限制商业银行高杠杆贷款发放比例:各商业银行首付低于20%的贷款,不得超过新增贷款总额的20%;发放给房产投资者的贷款,首付低于30%的,不得超过新增贷款总量的5%。
储备银行正面临政界的压力,要求帮助控制高涨的房价。因此,这一政策的恢复并不出乎意料。
近期,包括ASB、ANZ和BNZ在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采取步骤先行恢复了这条规定。而Westpac银行也一直实行者LVR政策没有变。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跌至历史较低点,不少人开始寻求其它的投资选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拿1年定存$1万来说,2012年利息还有$409,现在仅为$113。
活期储蓄的回报就更糟了,相比2012年,bonus saver的利息从$319降至$51,flexible saver从$259降至$28。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Canstar New Zealand的总经理Jose George说,低利率是对投资者考虑如何更好地管理其资金的一个警钟。
“我认为是时候开始更加认真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钱更好地运转了。”
据悉,六个月的平均定期存款利率从2018年10月的3.26%,降至2020年10月的0.93%。
尽管利率降低了,但钱仍继续涌入银行。截至9月30日,过去一年存款总额从$3591亿增至$3940亿。
定期存款从$1958亿降至$1782亿,但存入储蓄帐户的资金从$837亿增至$1052亿。
George称:“我们绝不建议你从银行中彻底清除资金,但是否值得把钱存入定期,值得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