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闻|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引德媒关注:“中国踏上探月之路”

来自:道德经 0 0 2020-11-26


当地时间11月24日凌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德媒《寰球报》关注这一太空探索进程,并分析了此举的意义与难度。现全文编译如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成功启动了一项无人月球探测任务。以中国月亮女神命名的太空探测器嫦娥五号的着陆器将降落在这颗地球卫星上,时隔44年,再次将月球岩石样本带回地球。研究人员们急切地等待着这些月球岩石,它们比此前人类获得的所有样本都年轻得多,可以提供与月球历史有关的新知识。

 

如果探测器能够成功回航,中国就将成为继1960和197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之后,成功实现这一计划的第3个太空国家。乘坐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该航天器于当地时间周二(24日)上午在中国南部的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dpa-infocom GmbH


一个半小时后,嫦娥五号展开了太阳帆作为电源。不久之后,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宣布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据美国专家介绍,这枚太空探测器将于本周日降落在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吕姆克(Karl Rümker)命名的火山区。该火山区位于风暴洋——月球面向地球一侧的左上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总监托马斯·祖布琛(Thomas Zurbuchen)对中国探月的成功启动表示祝贺。月亮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地方!祖布琛在推特上表示,“月球样本的收集将如何推动国际科学界的发展,我们翘首以待。据中国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月球探测与空间计划中心副主任裴朝宇表示:国内外科学家都将有机会获得月球样本。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imago images/Xinhua


风暴洋只有120万年的历史,而美国和苏联此前收集的月球岩石年龄明显更大,分别为310万年和440万年。研究人员希望,这次的样本能提供有关月球火山活动的新信息。中国科学院地质学家林阳亭对新华社表示:“月亮的地面就像一本书,隐藏了太阳、地球、月亮的秘密。

 

林阳亭表示,这次研究可能会让人类更好地了解太阳系和地球,也是未来建设月球站和利用月球资源的基础。美国的阿波罗系列飞行任务带回了约380公斤的月球岩石,苏联收集了300克——最近一次是在1976年,无人驾驶的“月神24号”登陆月球时,将170克月尘带回了地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新华社写道,此次任务是“中国太空史上最复杂、最艰巨的任务之一”。这将是中国探测器降落后首次采集岩石样本并从月球表面重新起飞、与轨道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方200公里处进行对接、然后返回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静表示,迄今为止,这种做法在中国尚属只此,“这将非常困难。”

 

嫦娥系列探测器中,嫦娥五号是较大的,重8200公斤,由4个模块组成: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降落在月球表面后,着陆器将使用长臂收集约两公斤的月球岩石,还要从深达两米的钻孔中收集样本并将其密封存放,此操作需要两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美国太空专家詹姆斯·赖斯James Rice)在中国国家电视台上表示:“登陆月球比火星容易,但是太空飞行仍然有风险。”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次探测任务表明了中国对太空旅行之于研发的重要性的认识。据新华社报道,此次飞行将“为中国未来的载人登月奠定重要基础,该太空船计划于12月16日或17日在内蒙古落地。

 

中国正在执行一项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其中包括以月球和火星为目标的飞行任务,以及建造自己的空间站。2019年1月,中国“嫦娥四号”成为全寰球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它还释放出了一台巡视器,以继续探索月球表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中国这次月球飞行距离美国首次载人登月约51年。1969年7月21日,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是最早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美国已经6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1972年12月,美国发射“阿波罗17号”(Apollo 17)后停止了载人登月计划。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