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楹,英文名是Jacaranda。澳大利亚每到10月中旬至11月,蓝花楹如约开放,把街道庭院、河谷山野装扮得蓝色环绕,清香四溢,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紫色的烟雾,十分梦幻。在作者印象中,把蓝花楹盛开的景象描绘成“紫色烟雾”的是三十多年前的郁风女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下,澳洲正值蓝花楹盛开的时节。悉尼文化界的朋友们不由得想起了郁风和她的夫君黄苗子,想起他们与蓝花楹的故事。
那是1989年,遐迩驰名的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界里的”双子星座” 黄苗子郁风夫妇移居澳大利亚,住在布里斯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刚到不久,郁风发现了蓝花楹这种她未曾见过的美丽花树,非常惊喜。在一封给朋友的信里,她描写道:“我首要次发现它是在博物馆旁边一片空地上孤零零一棵大树。其他的树在冬天也不落叶,而它却姿态万千地全部以粗细相间的黑线条枝桠显示它的生命力。有一日之内我又经过那里,突然它开出满树淡蓝紫色的花!没有任何绿叶和杂色的花。再过几天越开越盛,枝桠全不见了,一片紫色的烟雾,地上落花也是一片烟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蓝花楹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等国家。中国引种时间不长,国内能看蓝花楹的城市不多,基本局限在南方热带地区。常住北京的黄苗子郁风夫妇此前没有见过蓝花楹。所以,看到澳洲满街都是盛开的蓝花楹,他们自然兴奋不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又过了许多年。郁风更喜爱她所称之的“十月的春天”,而且衍及澳洲整片土地和它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态。在她的一幅水粉画下,郁风深情地这样写道:
“紫色的Jacaranda代表南半球十月的春天。我曾居住在南极最近的澳大利亚十来年,那是如今地球上少有的没经过战争蹂躏的土地。在这里保持了比较原始的人的欲望,保持了人和土地、大海、动物、自然的关系。生活中需要有花草树木,有鸟有鱼,就和需要有水有空气、有食物、有快乐、有友爱、有自由一样地天经地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布里斯本,不知不觉,郁风和黄苗子转眼*度过了十个春秋。就是那段日子,他们又找到心灵的安宁。不消说,郁风终于开笔作画,特别画了很多张蓝花楹的水粉画。他们进行讲学和书画创作,撰写文章,诗词唱酬,举办展览,周游列国,日子过得既安乐又充实;他们的成就,更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赞扬。
对于澳洲华人文化界,黄苗子和郁风伉俪的到来,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喜事。这些文化人以《蝶恋花》词牌作词唱酬,传为佳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约是1995年9月间,黄苗子和郁风双双从布里斯本来到悉尼,和梁羽生、赵大钝等澳洲名人欢聚。回家之后,黄苗子作蝶恋花词一首,题为:“一九九五年九月末悉尼归来寄羽生兄暨诸友好”:
少年子弟江湖老,卖艺江湖转眼成翁媪。
泼墨涂鸦堪绝倒,可曾画饼关饥饱。
大侠健强兼善俦,佳话勖词载遍悉尼报。
客里相欢朋辈好,人生最是情谊宝。
陈耀南 “次韵敬和苗翁前辈布城惠示大作”云:
鸳鸯翰苑同偕老,比翼江湖共羡双翁媪。
起凤腾蛟任拜倒,艺林滋茂心灵饱。
说法生公为众祷,绝妙佳词寰海争传报。
共道南洲风物好,相濡相爱仁亲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赵大钝 则言“苗子道兄寄示此调依韵奉酬并希正拍”:
劫罅翻身成大老,七载牛棚苦煞闺中媪。
魑魅挤排翁不倒,沉酣南史忘饥饱。
庶境终尝心默祷,挽臂云游轰动梨城报。
艺苑文坛齐叫好,逍遥双璧今瑰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黄苗子 兴发,又作一首,为“步前韵奉答大钝耀南两公并寄羽生侠者”:
八十老头颠到老,四处涂鸦见恼山阴媪。
昔是牛蛇曾打倒,如今瞧着侏儒饱。
半夜心香何所祷,大侠鸿篇再遍环球报。
松雪迦陵词句好,频传嘉什当家宝。
梁羽生 依韵奉和云:
踏遍青山人未老,休笑相逢朋辈皆翁媪。
风雨几番曾起倒,关情忧乐忘饥饱。
浪迹天涯惟默祷,梦绕神州只盼佳音报。
更起楼薹前景好,省伊宫女谈天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赵大钝 依韵再制一阕:
八二阿翁刀未老,四顾踌躇并翼添贤媪。
天下问谁能击倒,频干气象毫酣饱。
我向阿翁遥一祷,践约重来介寿琼琚报。
愿月长圆花永好,人生难得宝中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97年,澳华文化界名人赵大钝先生出版《听雨楼诗草》,郁风欣然绘画《听雨楼图》作为该书的封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郁风不但能画,其散文也是精品。她少时受到叔父郁达夫的影响,一直爱好新文艺。她的散文也富于画家的独特敏感,体现独特的个人风格──优雅,沉静,明丽、清新、纯净。她早年写过《我的故乡》,后来增补修订为《急转的陀螺》。她后来连续出版《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画中游》、《故人.故乡.故事》等,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郁风一篇篇散文,也都是她个人经历的心灵感受。
黄苗子为赵大钝先生的《听雨楼诗草》撰写序言,指出:“作为一个诗人,乡土的思念和淡泊自甘的胸怀,却易惹人同感,《听雨楼诗草》中,无论是纪游,是题咏,是朋好唱和,是谴兴抒怀等题材,都渗透了这种因素,所以佳作如林,耐人寻味。”黄老见解中肯,深为众人佩服。
黄苗子 又调寄《点绛唇》,题曰:
淅沥添寒,凭伊隔个窗儿诉,
淋铃羁旅,旧日天涯路;
湿到梨花,廉卷西山暮,花约住,
春知何处,深巷明朝去。
南澳国学耆宿徐定戡和黄苗子原调原韵一阕:
剩水残山,黍离麦秀凭谁诉,
图南羁旅,目断乡关路;
问到归期,风雨重廉暮,春且住,
相依同处,莫便匆匆去。
悉尼女诗人高丽珍题:
小楼连夜听风雨,红杏今朝绚野林,
安得先生春睡稳,卖花声里闭门深。
墨尔本书法家廖蕴山题:
一廛堪借老南瀛,到处随缘听雨声,
不管高楼与茅屋,滂沱浙沥总关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盛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题:
一楼镫火溯洄深,头白江湖喜素心,
莫讶骚翁不高卧,潇潇风雨作龙吟。
博学多才的刘渭平教授则题:
瘦菊疏篁又再生,小楼栖隐晚方晴,
知翁得失浑无与,祗有关心风雨声。
赵大钝自题云:
风雨山河六十年,尽多危苦却安然,
垂垂老矣吾楼在,依旧听风听雨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绝妙诗词勾画出《听雨楼诗草》一书的主旨,也表达了作者们各自的又相近的品性神态、心情志趣。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想到他们大多已是耄耋之年,其心可鉴,其情可叹。
黄苗子和郁风与青年才彦的交往也很多。两老1999年3月来悉尼时,送书法家梁小萍一本散文集《陌上花》。这本书主要叙述他们两人的人生桑沧和感怀,淡淡道来,不着痕迹,但可以让人在笑中流出眼泪,或在流出眼泪的同时笑出来。
梁小萍 作了一首回文诗──“读前辈苗子郁风散文集《陌上花》感怀”:
陌上飞花动婉情,烟尘半纪逐空明。
迹留艺海痴云逸,英落凄风听雨惊。
奕奕文诗凝喜怒,缓缓韵律伴枯荣。
碧萝绿泛幽春梦,夕照萍踪抚晚晴。
此诗倒读则为:
晴晚抚踪萍照夕,梦春幽泛绿萝碧。
荣枯伴律韵缓缓,怒喜凝诗文奕奕。
惊雨听风凄落英,逸云痴海艺留迹。
明空逐纪半尘烟,情婉动花飞上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诗中首要句“陌上飞花动婉情”嵌了书名《陌上花》,典出吴越王妃春天思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而苗子郁风两老均喜其含思婉转的歌词,于是把“陌上花”摘为书名。该书问世时正值两人五十年金婚,而今又安居澳洲,真可谓“夕照萍踪抚晚晴”。
2007年,郁风因病逝世。她走了,就像一阵轻盈的风,一团热烈的火,一片紫色的烟雾……
郁风的逝世,牵动了海内外文化界,包括澳大利亚。郁风与黄苗子曾在澳洲生活了十年,这里有他们许多新老朋友。
梁小萍想到八年前郁风与黄苗子两老在悉尼给她赠送散文集《陌上花》的情景,想到郁风的画作《落叶尽随溪雨去》,想到黄老为亡妻所作的〈辞世说明〉──“她一生崎岖坎坷,但却慷慨多姿”,便哀思绵绵,无法压抑。她为郁风前辈写了两首悼念律诗:
其一
细雨轻敲陌上花,天怆莽莽失娇霞。
谁书俊逸搴丰色,孰绘风骚挹彩华。
袅袅鲜荷还滴梦,凄凄淡月正摇葭。
缓缓归去仙山阁,问讯清魂几访家。
其二
漫若缤纷日岁红,一生洒脱一如风。
一生优雅传奇色,半百沧桑自在功。
西畅无崖游奥渺,东瞰目尽写茏葱。
吟成落叶随溪去,骑鹤翩然逝远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2年1月,年近百岁的漫画家黄苗子也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追随其爱妻郁风而去。
澳洲的朋友们非常怀念黄苗子和郁风夫妇,尤其是在蓝花楹盛开之际。大家都知道二老喜爱这里的蓝花楹。可他们这一对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界里的”双子星座”不可能再降临澳大利亚,不可能再见到他们非常喜爱的蓝花楹了。然而,蓝花楹是有信的。一年一度,蓝花楹花开花落,从不耽误。而芳华退后,枝头上便渐长嫩叶,由浅翠转为深绿,又是另一番景象。生命不息,美之魅力无穷!
黄苗子和郁风,他们的英名、才华和事迹就像美丽的蓝花楹,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注:本文根据何与怀博士的《她去了,一片紫色的烟雾》和张青先生的美篇《蓝花楹的怀念》改写,文中书法由盛名书法家陈世豪先生撰写,谨向他们三位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