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昨晚(北京时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爱吃瓜的外媒自然不会放过:
BBC把登月新闻放在了头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前)只有两个国家从月球上收集月岩成功。对于中国来说,这仅仅是开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国家地理》和其他外媒也是满满地强调此次嫦娥五号的历史意义,《每日邮报》更是在标题里就表现出了激动:中国的嫦娥五号飞船将载回自1976年以来的首要批月球样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每日邮报》升空!中国启动嫦娥五号登月任务,从月球带回月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科技、航空、科研界的媒体,甚至早在1周、甚至3周前就做了预告:
Spacenews:中国将发射长征5号运载嫦娥5号登月,并带回月球样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然这个新闻也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尤其是科技、航空界的"大V"们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伴随嫦娥五号发射升空,中国开始努力加入美国和苏联获取月球样本的行列。我们希望中国与全球科学界分享它所获取的数据,以增进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和阿尔特弥斯计划所做的那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航天圈的“大V”们也纷纷送来祝贺,并好奇中国带回的月球样本。
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主任托马斯·楚比兴(Thomas Zurbuchen)连发两条推特:
“祝贺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我们期待看到这些样本返回将如何促进国际科学界的发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推特Thomas Zurbuchen @Dr_ThomasZ
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Chris Hadfield):“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做得好!下一站,月球表面——把样本带回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的月球科学家莱恩·沃特金斯(Ryan Watkins)连发3推:“中国刚刚发射了嫦娥五号,它将从月球带回样本,这是近50年来的首要次,这是一件大事。祝贺中国!嫦娥五号。给我们带些好石头回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临界点(The Verge)”网站高级科学记者洛伦·格拉什(Loren Grush):
“刚刚中国发射了嫦娥五号,嫦娥五号目前正在前往月球收集样本的途中。如果顺利,这将会是自1976年以来首次有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在新华网官方推特下留言“(这是)令人兴奋的任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什么这次长征五号和嫦娥五号登月会引起这么大关注?据新华网称,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战,更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较大的任务之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按照计划,本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计划首次实现从月球的采样返回,把约2千克的月壤或月岩等宝贵样品带回地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这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说,这就是一次不载人、小型化(约1∶5.5)的“阿波罗”登月。要知道,之前的嫦娥1、2、3、4,都是有去无回的。而嫦娥5号,不仅回来,还带了礼物——月壤或月岩。也就是说,嫦娥五号先是乘坐长征五号,再在月球上软着陆并采取月壤,之后再返回地球带回月壤或月岩样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orbiter)、着陆器(lander)、上升器(ascender)、返回器(return component)四个部分组成,发射总重量8.2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新华网介绍,四个部分的使命各不同。飞行有轨道器,落月有着陆器,月球起飞有上升器,返回地球有返回器。从发射到返回20多天时间里,它们将经历多次分离对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采用这样的构型,也可以为载人登月做工程验证。而且收关的返回着陆场也是与神舟共用。这这说明嫦娥五号除了取样返回外,验证载人登月流程,也是目标之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探月三期总设计师胡浩称:
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是对航天器研制、运载、发射、测控、地面各系统综合能力的大检阅,是一个国家航天实力的综合体现。对中国来说,是重大跨越,难点、挑战非常多。
嫦娥五号整体被发射到绕月轨道
上升器着陆器组合体与返回器轨道器组合体分离
上升器着陆器组合体降落到月面,返回器轨道器组合体继续绕月巡飞
上升器着陆器组合体采集月壤,月壤被放置在上升器的月壤存储罐内
上升器与着陆器分离,上升器离开月面进入绕月轨道,着陆器留在月面
在绕月轨道上,上升器与返回器轨道器组合体对接,并将月壤存储罐转移到返回器
上升器与返回器轨道器组合体分离
返回器轨道器组合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向地球返航
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
返回器重返地球大气层,通过减速伞减速,降落到地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箭头所指为嫦娥三号着陆区的虹湾 圆圈处为嫦娥五号着陆区吕姆克山,两者相距900公里。
迄今为止,人类仅获得2次月球样本。大部分样品的地质年龄都介于31亿至44亿年之间。中国的嫦娥五号将要运返地球的月球样本,应该是有史以来人类获得的最年轻的月球样本,是月球活动新近、也是收关的证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嫦娥五号着陆的吕姆克山(Rümker)是月球正面西北部的一片火山结构,位于风暴洋边缘,月面坐标为北纬40.8°、西经58.1°。这里在1935年以德国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克里斯蒂安·吕姆克的名字命名,这也是月球表面最令科学家关注的八大火山区之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吕姆克山(Rümker)整体轮廓近似椭圆形,有大量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貌,如火山穹窿、火山锥、熔岩流、月溪、皱脊等。据维基百科称,此处已辨明的火山口遗迹有33座之多,直径从约2公里到大于10公里,高度可达400米。但最令科学家好奇的是,据遥感估算,在这片火山区域,熔岩及火山活动的历史大约只有13亿至20亿年。吕姆克山是月球最晚近的大型火山活动区,对研究月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相关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由于吕姆克山火山区地形复杂,不一定直接降落火山口地区,而是可能在附近的平原地带取样,获得熔岩样本(图上为备选区域)
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类探测器着落到这片区域,科学家只能通过遥感手段去“猜”。这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采样-返回目标选在了吕姆克山,将大大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通过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载人飞船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13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艘飞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381.公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中收关一次的阿波罗17号任务,还专门搭载了地质学博士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Hagan Schmitt),非常有针对性地采集了110.5公斤的样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70年9月至1976年8月,苏联先后发射月球16号、20号和24号,开展了3次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总共带回326克月球样品(三次分别为101、55、170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0年12月将会有两次太空采集的样本返回地球。一个是日本JAXA隼鸟2号(日文:はやぶさ2,Hayabusa2)于2018年末从162173号小行星(中文名称龙宫)取回的样本,取回的样本质量较高不会超过10克,预计样本舱于12月6日在澳洲沙漠着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嫦娥五号了,预计取回的样本质量将达2-5公斤。此次嫦娥五号若成功,中国将成为美国之外所获取的最多月球样本的国家。就像BBC说的那样,如果成功,中国将成为实现采样壮举的第三个国家,这背后是一项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前面那篇NASA推特中,NASA提出“希望中国与全球科学界分享它所获取的数据”,这句话引起了外国网友的激烈讨论;
包括每日邮报的评论区,也因长征五号和嫦娥5号的起飞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暗戳戳嫉妒的:
所以当他们发射太空火箭时,我们处在封城状态...很棒棒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网友觉得中国的火箭是接受他们的资金援助起飞的:
所有这些都是由我们的纳税人提供的援助支付的,而他们却通过病毒削弱了我们,并不断增强军事力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然也有反驳的
哈哈中国的财富是我们的100倍。他们不需要我们的援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网友暗戳戳地比较:
美国NASA之前给过中国1千克啊,怎么中国这次也得给个1.5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很多博学的网友,吐槽美国——
——不合作,也不恭喜中国成功发射,你还指望他们跟你共享数据吗?
——共享数据?什么数据?岩石就是岩石,就像以前带回来的岩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