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登机前检测呈阴性
下机后可能就是阳性了
乘客坐飞机很危险
没想到
机组人员也碰到这样情况
还能愉快地坐飞机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1 News报道,新西兰航空公司(下文称纽航)的一名工作人员在中国上海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纽航今天告诉1 NEWS,根据新西兰的边境防控要求,11月18日,这名机组人员在新西兰接受了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在11月22日抵达上海后,在中国接受例行入境检测后,该机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纽航表示:“此机组人员目前状况良好,没有出现新冠症状。所有其他机组人员的结果都为阴性。”“作为标准程序,在中国转机的机组人员要进入管制隔离酒店。我们将继续与中方有关部门、新西兰卫生部和新西兰外交贸易部沟通合作,做好让此机组人员安全回国的安排。”“回到新西兰后,该机组人员将按照卫生部的指示接受隔离和进一步检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卫生部告诉1 NEWS,他们已经得知这个病例。该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卫生部将与该航司一起,继续调查此疑似病例的情况。”在今天下午一点发布的病例通报声明中,卫生部指出,今日新增两个病例,都是管制隔离中发现的病例。纽航的这名机组人员没有包含在通报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外,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现有5例关联病例。昨晚,浦东机场组织所有相关人员进行集体核酸检测,各货运站及货运区域所有人员连夜参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项新的研究详细说明了在飞往新西兰的航班上,一名旅客是如何感染其他4名乘客的,尽管他们在登机前新冠检测呈阴性。感染发生在9月份从迪拜飞往奥克兰的航班上,飞机上有86名乘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管控隔离设施中有7名确诊患者乘坐了该航班,科学家认为其中4例是在18小时的飞行途中感染了病毒。7名确诊患者在迪拜乘坐飞机之前来自5个不同的国家,但是基因组检测显示,有4人携带的是来自瑞士的病毒基因组序列,感染源来自这一国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染病专家David Freedman对《华盛顿邮报》表示,这一事件凸显了确保航班保持无病毒状态的困难。“感染源很可能是在他接受飞行前检测后感染的病毒,但事实上直到飞行后71小时才出现症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报告还指出,“尽管乘客称坐航班时戴了口罩和手套,但仍发生了感染事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年10月8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表示:机舱内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低,从2020年初开始至10月,共计报告 44 例可能是在飞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确诊、可能和潜在的病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同一时期,约有 12 亿人次的旅客搭乘飞机旅行,相当于每2,700万人次旅客中仅有1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机舱布局方面,旅客在飞行途中,面部朝向均为同一方向,只有为数不多的面对面互动机会,座椅靠背也为机舱内向前或向后传输制造了障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机舱空气流通方式方面,从机舱天花板到地板的气流,其实大大降低了机舱内向前或向后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加上气流速度很快,且与其他室内环境中空气流通方式不同,不利于飞沫传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飞机空调系统的作用下,客舱空气约每3分钟更换一次,比其他室内环境流速高得多,乘客所能呼吸的空气量大约是所需要呼吸空气量的80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国际航协指出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能够阻挡99.97%的细菌和病毒群颗粒的通过),配合高效的新鲜空气循环系统,机舱空气堪比医院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国际航协认为,机舱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本就很小,支持旅客进行面部保护将可进一步降低感染概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过,话说如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于当地时间11月21日发表声明,呼吁美国国民取消今年的感恩节假期旅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万一要坐飞机,请:
1、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正确的佩戴口罩,遮住您的鼻子和嘴巴,而口罩至少要是两层的,很好为三层。
2、如果您属于高危人群,则可以考虑佩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以防新冠病毒通过眼睛感染。
3、口罩之外,您还应该带上消毒湿巾和使用60%以上乙醇或70%以上异丙醇制成的洗手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特殊情况外,全程坐在座位上:四处走动会让您与飞机上的其他人保持更近的距离,而前往洗手间则可能会触及潜在新冠病毒传播源,尽量全程坐在座位上且避免使用洗手间。
大家坐飞机时可以参考一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