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8年的谈判,11月15日,中国与其他14个亚太国家签署了全球较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涵盖了22亿人口,成员国的经济产出约占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一。中美贸易争端仍未止息,RCEP于此时签订,将对全球格局产生何种影响?德媒《商报》撰文进行分析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份协定降低了关税,制定了统一规定,从而简化了供应链。它包括贸易、服务、投资、线上商务、电信和版权。除中国和“东盟十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文莱、老挝与柬埔寨之外,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新西兰等主要经济体及美国盟国也加入了这份协定——“RCEP”代表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这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于北京领导层而言是一次巨大成功,特别是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之下。专家认为,该协定将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并抵消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疫情危机之前,这些RCEP国家总共占全球贸易额的29%,略低于欧盟的33%。专家预计,建立起这一共同体之后,RCEP国家的全球经济占比将有所增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RCEP
来自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杰弗里·威尔逊(Jeffrey Wilson)认为:“RCEP将重绘印度-太平洋的经济和战略地图。”美国总统特朗普追求与中国“脱钩”,该协定的签署可以视作对特朗普这一政策的拒绝。尽管该区域也对过于依赖中国有所担忧,但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克服了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RCEP成员国们仍对与中国的合作寄予希望。
中国领导层表示,该自由贸易协定将有助于“寰球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它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还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根据美国彼得森(Peterson)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到2030年,中国将通过该协定获益850亿美元、日本480亿美元、韩国230亿美元。RCEP国家将各自获得约0.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www.guancha.cn
在达成协议之前,各方进行了31轮谈判和18次部长级会议,预设的达成期限推迟了6次。协议一度卡在拒绝进一步开放的印度方面,但是,当印度于2019年底退出谈判后,道路便通畅了。
除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之外,RCEP如今在亚太地区组成了另一个自由贸易区。但是,CPTPP仅占全球经济产出的13%,它是相比之下更有野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遗留物,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退出了该组织。
尽管东盟峰会在线上举行,但特朗普仍然连续3年没有参加该峰会。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在该地区失去了分量,而中国得以通过这份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影响力。RCEP比CPTPP更加宽泛,但没有那么深入,也没有包含劳工或环境权利。CPTPP的范围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的4.8亿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www.jungewelt.de
在新总统乔·拜登领导下,美国是否会重新加入TPP,这一问题的答案还有待观察。专家指出,这两个自由贸易协定之间并无竞争关系,成员资格也不互斥。相反,与中国签订这份新的RCEP协定,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日本、越南、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同时属于这两个联盟。
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不意味着贸易伙伴之间的所有问题都已被消除,也不意味着个别国家不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日本目前就正在审查其在中国的供应链。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也存在冲突,因为双方紧张的政治关系,北京方面限制了从澳大利亚的进口。有人担心中国会将所获得的经济影响力作为政治施压的手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Yu Fangping/ SIPA Asia/ ZUMA Wire/ DPA
正因此倍感痛苦的澳大利亚现在希望,多边联结得到加强后,中国将更加严格地遵守规则。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对《太阳先驱报》表示:“在全球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这是一份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协定。”“至关重要的是合作伙伴在签订此类协议时,不仅要遵守其条款,并且要忠于其精神。”
德国基民盟外交政治家诺伯特·罗特根(NorbertRöttgen)的反应是谨慎乐观的,他对德国编辑网称:“该协议减少了贸易壁垒,但与此同时,没有对成员国的经济自由化提出要求,没有规定环境和劳动力保护须符合国际标准,也没有提及知识产权保护。”
德国自民党议会集团副主席亚历山大·格拉夫·兰姆斯多夫(Alexander Graf Lambsdorff)则呼吁德国的外交政策要更加重视亚洲。他在接受冯克(Funke)媒体集团旗下报纸的采访时称:“欧洲必须对自由贸易作出明确承诺。此外,德国的外交政策需要扩大对亚洲的关注,并加深与其中一些国家的关系。与中国不同,这些国家是价值伙伴。”该言论所指国家主要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