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娘打算完成这件事就自杀,如今生活在海外,生活方式难以想象

来自:发现澳大利亚 0 0 2020-11-14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个姑娘的极限在哪里?


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是相得了夫教得了子?


古龙在《萧十一郎》里形容风四娘,说她骑最快的马,爬较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


而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个在新西兰的中国姑娘,她就像风四娘一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可以独自穿着人字拖探险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徒步+搭车穿越北美。


去海岛裸奔,潜入40米的海底,攀爬珠峰大本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一头短发,抽烟喝酒闯荡江湖。她同样也柔情似水,爱动物,为了保护环境坚持不消费、零垃圾的生活。


她是Mantis,江湖人称红姐。



01

农村姑娘爬到上市公司

她选择做完这件事就自杀


Mantis出生在贵州山区,她的童年展现了典型的中国农村家庭暴力美学。


简单来说,她从小喜欢画画并以此为职业目标,但这对于几乎是双文盲的父母来说完全无法接受。


在棍棒教育下,她选择死磕到底,21岁只身跑去上海做起了职业美术。


在赚钱上她一度特别凶残,同行男生都吐槽她“抢钱没有人比你更厉害”。


打拼几年后,她进了上市公司做游戏美术设计师,跟父母也和解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后来,重度抑郁症加上和对象分手,她的整个寰球崩了。


“我深陷在自杀情结中,挣扎了一年多无法缓解。后来我和自己妥协,同意自己去死。”


于是,Mantis列下了人生遗愿清单。



02

六年不租房环游寰球

她为何从决定去死到留学新西兰?


2008年,Mantis扔掉上海的所有家当,背着15kg的背包开始了“自杀之旅”。


她先去了意大利。站在乌菲兹美术馆里看着《维纳斯的诞生》,她的心尖都在颤。


对画画的那份爱激活了她的意识,她重新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之后她去了梵蒂冈、法国,在欧洲走了一大圈。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口气干了很多‘将来有钱有时间了’才会干的事后,我的自信心慢慢回来了,甚至可以说开始有点嚣张,什么都敢想敢做。”


本以为是死前自暴自弃的堕落,没想到是柳暗花明前的一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穿着一双拖鞋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就跟去家附近菜市场买菜一样的姿态。


她去热带雨林探险,去海岛能裸奔就裸奔。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攀爬珠峰大本营,征服一座座较高的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潜入海底40米,看七八米的海洋大型动物在她面前平静地呼吸。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变本加厉,四海为家,越跑越远,越活越嚣张。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美国横闯66号公路,步行穿越美加边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法国喂鸽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意大利寻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日本乘坐豪华邮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尼泊尔爬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柬埔寨吴哥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马来西亚晒太阳。


6年里,她没有租过房,只有一个背包。晚上在哪儿就睡哪儿,随时能从裤兜里摸出把牙刷。


即使这期间她还去了北京,在金山这样的行业巨头做了2年的全职游戏美术师,但也是背包塞在工位底下,白天上班,晚上就睡在会议室。


“我的日子简单到奢贵,不再爱逛街买衣服。除了工作就是画画、学语言、写小说,甚至还成了签约写手。”


电脑主机上烤内裤,工位隔板上晾泳衣,穿睡裙参加公司聚餐,3个月只花了250块,工位底下包扯出来背上就飞去东南亚晒太阳,都是她留下的佳话。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她的心,还是不愿被格子间束缚。


2016年,35岁的Mantis决定前往新西兰留学,深造动画。



03

不消费、零垃圾

她在纽村做了一场“疯狂”的试验


“在中国,35岁的女人像我这样不结婚、不生娃、掏光老底折腾,基本是在作死。但是,人不作,也会死。”


来了新西兰,Mantis发现自己并不奇葩。学校里跟她一样、甚至比她还大的同学比比皆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Mantis应邀参观维塔总部,维塔是她选择留学新西兰的重要原因。


留学的一年里,她完成了人生的首部独立动画,并获得了维塔当年的杰出动画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应当地政府邀请,Mantis在Invercargill市中心留下一幅红眼螳螂的作品。


在新西兰,她又开始了自己的“不消费生活”,但发现中国那些招数*不太奏效了。


首先,初来乍到人脉不够,没有认识太多一日之内到晚乱丢东西的土豪。


其次,西方是分餐制,不太会有很多剩菜。


但是,新西兰最不缺的就是“野”味啊。


野生的薄荷、韭菜、茴香、豆苗……到处都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研究本地的植物、蘑菇、海藻、蕨类,找到了近两千棵果树,拜师了很多土著毛利人,搞清楚了哪些可以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朋友都调侃她是个被动画耽误的植物学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自己种菜,种子、瓶瓶罐罐都是垃圾堆捡的,不花一分钱就能种出番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除了刚来新西兰首要周花3刀买了颗卷心菜,她之后再也没买过菜。


她还学会了看潮汐,知道各个海域有什么品种的海鲜。


在新西兰,她彻底成了个把人类和自然界的过剩资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来支配的不消费主义者。


但此时的Mantis,并不满足。


“不消费的目的一开始是为了省钱,但核心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垃圾、保护环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于是,她开始了一项“零垃圾”试验。


2019年7月,她捡了个空的咖啡罐。她想试试看,能不能把自己接下来一年的垃圾,都装进去。


她给自己定了规矩,只有这四类垃圾不入罐:非我消费的捡来的物品所产生的垃圾、可回收垃圾、别人给的食物的包装、送给别人的礼物包装。


试验开始后,她在超市购物从不用塑料袋,连米袋子都反复利用。买肉产生的保鲜膜,也洗净晾干了用来包碗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不用卫生巾改用更环保的月亮杯,洗发水也换成了纸质包装的洗发皂,甚至连自己和房东、室友产生的厨余垃圾,都拿来堆肥。


她还学会了做泡面、面包、味增、曲奇,用野果酿酒,从来不网购。


到今年7月,她整整一年产生的垃圾,居然都没有装满咖啡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Mantis说或许有一日之内,她可以打造一个排除货币的生态系统,源源不断地供给自己生活所需的东西。



04

被质疑到底在和谁死磕

对新西兰,她只有感恩


其实在来新西兰之前,Mantis在网上已小有名气。


她的六年不租房环游寰球游记,在天涯、穷游等论坛收获了一批粉丝。


当她把自己不消费、零垃圾的新西兰生活分享在网上时,不少人也深受触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的华人送了她个外号——基督城李子柒。


Mantis觉得自己是个不讲究的野人,平时去野外收集食材都是背着个破布包,穿一双拖鞋,杵着根木棍,木棍上还挂着一瓶自己酿的酒,完全不及李子柒的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倒是闺蜜的吐槽,“你好好一个姑娘,怎么过得跟洪七公似得”让她觉得很形象。


至于还有硅谷的读者封她为女版海明威,她说:“虽然我没有海明威那么硬核,但我有一点比较强啊,我没有因为抑郁自杀。我活过来了,并且重新爱上了这个寰球。


在新西兰,Mantis似乎在慢慢褪掉那股闯荡江湖的侠气。


她做着一份全职动画师和动画导演的工作,戒了烟,留了长发,爱上了菜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Mantis和MAUI STUDIOS公司同事


有人觉得她没有以前酷了,甚至对她这种不消费、零垃圾的生活表示不解,到底是在和啥死磕呢?


“我很清楚,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我并没有在和啥死磕,更不会傻X的认为自己可以拯救人类。正如同在飞机上拒用一次性杯子一样,我只是希望,那一堆用一次就进垃圾桶的杯子里没有我制造的。其他的,你们随意。


不消费主义者是一群再利用人类的各种过剩资源来生活的人,目的在于抵制过度消费对地球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方法是,当我们失去所有的钱,我们还有多少价值。”


Mantis觉得,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她的女神海德玛丽确实是一个超级富豪,而她也不会太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德国不消费主义者海德玛丽,畅销书《living without money》作者,生前甚至把养老金都送给了陌生人。


更让Mantis觉得幸运的是,她选择来到了新西兰。


”在这么一个天开地阔的大自然里,我像被宠着的孩子一样,在鲜花、绿草和鸟儿之间重新过了一次童年。现在,我可以无比淡定地原谅过去三十多年人生里所受的所有伤害和痛苦。


新西兰禁塑令实施后,Mantis公司的聚餐全部禁塑,她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和人民对环保的重视。


她的同事甚至为了让她完成去南极看企鹅的心愿,在认真讨论立个项目去南极拍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这个团队工作的这两年,是我人生至此最快乐的工作时光。我没有一日之内感觉到压抑、厌烦和焦虑。


“我对新西兰的情感不止是喜欢,已经是感恩了。”


///


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Mantis有着不太幸福的童年,甚至在20多岁最美好的年华里,一度想要自杀。


走过寰球很多角落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在跟随内心的爱,逐渐走出阴霾,重新爱上这个寰球。


她慢慢找到了自我,同时也和那些痛苦的过往和解。


“以前我认为,做自己,你必须是个打不死的强者。在新西兰的这些年,我发现,原来做自己,我也可以一直是个孩子。”


愿新西兰的美好和爱,一直与Mantis相伴,且能温暖更多人。


想看更多Mantis的故事

可关注她的个人公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