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闻| 德媒开始关注中国军备!目光投向即将下水的第三艘航母……

来自:道德经 0 0 2020-11-04



近日许多媒体发文表示,继辽宁号、山东号之后,中国的第三艘航母有望在一年内下水。但有关这艘新一代国产航母的更多细节,目前还远未被人所知。德国北德广播公司关注了这一话题,并为此采访了德国基尔安全政策研究所的亚太地区海上安全事务专家萨拉·基希伯格。现全文编译如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去年年底,当中国正在研发第3艘航空母舰的消息为人所知时,许多专家和海军观察者都大为惊讶。到底,中国海军不久前才刚刚万分激动地迎来第2艘航母“山东号”的交付。第3艘新航母的名字尚不清楚,中国军方和领导层也不透露消息,目前可知的只是:这艘航母将是真正的自主开发。

 

中国第1艘航母“辽宁号”是多年前从乌克兰购入的半完工品,此后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将其续建完毕。第2艘中国航母是第1艘的复制品,也是基于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的设计。这两艘航母都配置了“滑越跳台”——即在甲板末端增加一个抬高的弧度,以使飞机无需弹射器也可滑行起飞。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dpa Foto-Chinafotopress


德国基尔安全政策研究所的萨拉·基希伯格(Sarah Kirchberger)致力于研究亚太地区的海上安全事务,她知道这艘新航母的外观将会有很大不同。正在建造的这艘新航母将配有平顶飞行甲板,并且将像美国航母一样配备弹射器系统,甚至可能是所谓的EMALS系统,既电磁弹射器。根据基希伯格的说法,中国也可能选择较旧的蒸汽弹射器技术。中国海军总归将使用哪种技术目前仍无定论,但无论如何,两种弹射系统的测试设施中国都有。

 

您可以在武汉附近看到用于测试的设施。中国工程师用了数千吨混凝土、以一比一的比例建造了一座航母模型,飞机定期在那里起降,以试验不同的弹射器系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新浪


最终将采用哪种系统,还取决于航母本身拥有的动力。电磁弹射器需要大量能源,美国航母电磁弹射装置的能源需求约为50兆瓦,足以为一个拥有6万名居民的小镇供电。中国两艘已经服役的航母是由蒸汽轮机提供动力的,第3艘航母是否将首次拥有核动力?基希伯格指出,迄今为止,中国还从没为这种大型船提供过核动力。中国只有用于潜艇的核动力系统,但不适用于航母。由于这种(适用于航母的核动力)尚未开发,因此中国这艘新航母安装EMALS系统可能会很困难。”

 

同样不确定的是新航母上将搭载的飞机型号。目前在辽宁号和山东号上搭载的都是歼-15,该飞机部分参考了俄罗斯的苏-33。-15较大起飞重量为33吨,是航母上搭载过的最重的飞机,就武器装备和攻击范围而言有不利之处。基希贝格称,据说中国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舰载机,但关于新型机性能的说法大多是谣言,因此技术细节尚不清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人民网


到目前为止,中国新航母的成本也仍不清楚。没有结论,但可以有一个比较。美国海军的新航母杰拉尔德·福特号”耗资130亿美元,此外还有360亿美元用在了新技术开发上。中国政府花费的资金数量可能也与此相似。

 

此前曾有消息称,中国的目标是到2035年至少拥有6艘航母,其中几艘将配备核动力。但据媒体报道,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已被调低,原因既有技术因素,也考虑了巨大的成本。同时有传闻称中国其实总共有4艘航母,许多海军专家认为,带有平顶飞行甲板的第3艘航母肯定会继续建造下去直至完成,但它将成为一种“标杆”式的存在——至少萨拉·基希伯格持这种观点。她认为中国的目标是建造4艘以上的航母,但是对于其他航母,中国将退回到辽宁号级别的、性价比较高的设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山东号。图源:mshandong.com


前德国海军军官海恩茨-迪特尔·乔普(Heinz-Dieter Jopp)表示,中国军方显然还必须重视一条普适的经验,因为全寰球海军都有同样的说法,“航母舰队吞噬者这意味着当一个国家拥有航母时,就需要船队来保护这艘航母,以及该航母携带的潜艇、飞机等一切物资。

 

但是,精简后的航母计划也颇具野心。萨拉·基希伯格透露,第3艘航母还远不是结束,这些航母将驶向何方也已很清楚。有传言称,中国军方的基本思路是向印度洋、太平洋各派2艘航母”,总共需要56艘。

 

但中国为什么需要一支航母战队?专家们在这一点上的意见大体一致。与美国不同,通过这些大船,中国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实现政治目标,而是希望能巩固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这支新建造的航母队伍可以表明,中国在军事领域也追上了美国。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