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重新开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德国却在面临新一轮停摆的威胁。中国的实力增长对德国经济会产生何种影响?德国ZDF电视台撰文做出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4.9%,第二季度为3.2%:作为寰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似乎已经度过了新冠危机。德国出口商也为此欢欣,因为中国是许多行业的重要市场。这其中就包括德国汽车业:仅去年一年,德国车企戴姆勒就在中国这个全球较大汽车市场上售出70万辆奔驰汽车,是第二大市场美国的两倍多。
10月下旬,戴姆勒总裁奥拉·卡列尼乌斯(Ola Källenius)在法兰克福商业记者国际俱乐部表示:“我们预计未来10年较大的发展将出现在中国。”
其他德国制造商也依赖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尤其是大众汽车,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国民经济祸福相依,因为大众有五分之二的汽车都在中国销售。不过,戴姆勒总裁卡列尼乌斯认为大众的这种定位没有风险:“说我们过于依赖中国,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我们会为此错失很多机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dpa
经济学家对此则持批评态度:基尔寰球经济研究所商业经济学家罗尔夫·兰汉默(Rolf Langhammer)表示,德国汽车行业已有四分之一投资流向中国,几乎是10到15年前的3倍。他警告称:“我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在这里投资的话,是否还能捍卫自己的技术。”
欧盟与中国就一项投资保护协议进行的谈判已经持续了7年。根据这项协议,中欧之间应适用互惠原则,既双方企业在经济关系中相互拥有平等条件。兰汉默表示,虽然达成协议的希望越来越大,但担忧仍然存在:“欧方怀疑,我们正在与不仅看重经济利益、也看重政治利益的合作伙伴打交道。”但是中方想借此达成何种政治目标?人们还没有看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Markus Scholz/dpa
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的中国专家霍斯特·洛切尔(Horst Löchel)在中国进行过很长时间的研究:“中国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与西方的想法不符,我们欧洲人是不一样的。”他表示:“一个更强调个体的民主社会具有不同的敏感度。”
洛切尔认为,在中国出于传统,个人主义一向不太明显,这种特性或许有助于发展人工智能。但德国也不必瑟缩,因为在物联网及工业4.0中,德国的机械和设备工程行业尤其处于寰球当先地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www.boschrexroth.com
欧洲制药业也开始重新定位自己。药企正试图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中国供应商,而开始多元化其供应链。兰汉默称:“与几年前不同,现在中国被视为‘制度竞争对手',这就是如今对依赖性的评估有所不同的原因。”
从长远来看,中国希望增加本国内需。从中国的“胡润百富榜”可以得知,在新冠危机之中,中国头部富豪们今年甚至有能力将自己的财富增加1.5万亿美元。西方豪华品制造商从中受益,德国汽车业也包含其中。这是因为德国豪华轿车在中国拥有巨大的销量,甚至可能比平时还多。由于疫情大流行的缘故,中国人的出游不再像往年那样密集,他们更倾向于在本国消费。
(欧洲时报德国版关梦觉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
【道德经(GermanReport)】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