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奥克兰天际线,还是那么车水马龙,街上人不多不少,和疫情前相比,少了外国游客和留学生的面孔。
几个穿白色防护服的人来到市中心CBD,在一家商场门口停下,他们要做的事你想不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顺着电梯再走过一段,就到了楼顶,顶层一般没有人来,这里的风光大好。
Jessie Baker,来自一家叫做Bees Up Top的公司,这家奥克兰公司专注于都市养蜂。
她会带着人去检查安放在奥克兰CBD楼顶上的蜂箱,有的在商业办公楼顶,有的在宾馆和天台上。
你大概永远不会注意到他们,但他们正试图改变奥克兰的天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他们的故事。
南半球的10月1日是一个明显的界限。
这一日之内之前,蜜蜂需要吃自己储存的蜂蜜;而这一日之内以后,春暖花开的寰球已足够让蜜蜂在花间游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养蜂人秉承着和蜜蜂一致的工作规律。
“农业是一个基础服务,不管有没有封锁,有没有疫情,我们都是像往常一样去市区工作。”Jessie Baker说。
在天空塔的背景下,Jessie Baker检查着蜂箱,她要小心一件开春以后才会有的威胁:马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原本没有马蜂(或称黄蜂、胡蜂),它们可能是随着欧洲的船只,来到新西兰的。
到现在,马蜂给新西兰带来的经济损失估计为每年1.3亿纽币,尤其是马蜂会系统性地摧毁蜜蜂的蜂巢,给养蜂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养蜂人最怕马蜂入侵,因此要经常检查蜂箱。
每天她会去不同的楼顶检查,这样的楼顶在市中心已经有十几个。
蜜蜂多了,他们也会有一些其他的事情:
比如奥克兰人家在自家院中发现野蜂筑巢,会喊他们去处理。
“每次到了春天,这期间有时每天都要外出处理2~3个野蜂巢。”
她说,“很多人分不清楚蜜蜂和马蜂的区别,经常是直接找灭虫公司。”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如果是蜜蜂的蜂巢并找到了Jessie他们,结果会是“双赢”——不用杀死它们,Jessie他们会帮助把蜂巢挪走,带到都市中的新家。
在奥克兰最繁华的商业区,你走过路过都想不到,头顶的天台上,会有几个蜂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众所周知蜂蜜产业撑起了新西兰农业的一个支柱,尤其是近年麦努卡蜂蜜国际市场火爆,更多人关心起小小的蜜蜂在新西兰的生存状态。
其实它们生存得不太好。
有马蜂威胁,有除草剂威胁,还有花粉资源争夺战——主要是麦努卡灌木资源的争夺。
你种的林子被别家公司在不远处放了蜂箱,麦努卡蜂蜜身价上涨后这样的事情也不鲜见。
所以……问题是,在奥克兰市中心养蜂,有足够的花粉资源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实,如果你不是专门收麦努卡蜂蜜,普通百花蜜的资源还是很多的。
Jessie Baker说,即便是在奥克兰市中心,蜜蜂也可飞进附近的住宅区,那里花粉资源足够多。
尽管城市养蜂还算一种开创性的方式,但他们在奥克兰两个酒店的顶层:Crowne Plaza 和 Grand Mercure 安放的蜂箱显示,每个都能如期产出15公斤蜂蜜。
这些蜂蜜酒店可直接收下,然后给厨房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Jessie Baker开始这个项目时,只有她自己,她做builer的老公随时帮助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怀孕以后,考虑到还要爬高去清除野蜂巢,这个肾上腺素飙高的工作有点不适合一个怀孕的妈妈,这时候她才有了其他帮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幸运的是,热衷屋顶绿化和城市养蜂的人正在增加,她不愁找不到帮手。
原先是一位奥克兰平面设计师,Jessie Baker不是农人,家住城市,为何会突发奇想去养蜂?
事情要和和男友Luke一起找出租房开始说。
那一年他们找到一家合租房,后院里有一个蜂箱,同住的人有30年养蜂的经验。
那段时间,Jessie Baker了解到了一个新寰球,“我们开始研究,看书,并且帮助从后院采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后来,Luke和我决定辞职,到中南美洲旅行一年,在那里我们遇到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养蜂人。”
“有一个晚上,我们住在玻利维亚的盐滩上,凌晨4点,Luke直起身子,对我说道,‘Jessie,等我们回家以后,就把蜂箱放到屋顶上吧’。”
当时,也没当回事,可当两人2017年回新西兰后,Jessie就建起了Bees Up Top的社交媒体帐号,并开始找地方放蜂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没想到这个生意立刻就像雪球一样滚了起来。
Jessie Baker说,她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开创出一种拯救蜜蜂的商业模式。
蜜蜂是农业不可缺少的益虫,但可悲的是,很多居民不认识蜜蜂和马蜂的差别,一看到家里有蜂,就让灭虫的人过来全部消灭。
“我的任务让大家找我们,而不是找灭虫,或者赶在他们之前到现场,然后带走蜜蜂,让他们在城市里安家。”
“然后,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从我们这里租蜂箱,我们则负责维护。”这就是Jessie创出的商业模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收集蜂巢之后,会先把蜂后摇进一个盒子里。蜜蜂靠信息素组成蜂群,这个气味是蜂后发出的。
“所以蜂后一进盒子,其他的蜜蜂就像士兵一样跟了过来,全部进了盒子——如果你亲眼看到,你会觉得难以置信。
“被救下的蜂群,我们会先带它们到我们位于Bethels Beach的家,这里我们称为蜜蜂保护基地,然后再将它们带到奥克兰市中心安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有城里的公司愿意租他们的蜂箱,他们会先去检查场地。
周围需要有足够的花草植物,否则冬天的时候蜜蜂会挨饿,建筑物也不能是摩天大楼,因为太高的话,蜜蜂回家要消耗太多能量。
Jessie Baker和老公Luke Whitfield开创的Bees Up Top城市养蜂不到三年,为奥克兰市中心增加了数百万蜜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时,两人要到奥克兰很偏远的地点去帮人家把野蜂巢收掉,搬到奥克兰市中心的屋顶蜂巢中。
“我对这些事情充满了热情,每次有人打电话给我拯救蜂巢,我都很激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们专注于在城市中心养蜂,但也在Manukau和Waimauku的乡村有蜂箱。
Jessie Baker说,其实很多酒店都欢迎我们,“因为他们让我们放蜂箱,等于是他们酒店在环保方面也有所作为。”
而且,产出的蜜还可以直接供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Bees Up Top和酒店方面是这样谈的:一年收取酒店方面管理年费$1000 到 $1200蜂箱放置和管理费,收下的蜂蜜都归酒店。
“我们的商业路径就是在他们屋顶上安放一到两个蜂箱,由我们进行维护,每个月都会去两次,检查蜜蜂是否健康,是否温暖,是否吃得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一年最多可以产出30公斤的蜂蜜,我们用小罐子装好后给酒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后酒店方面会将这些蜂蜜提供给VIP客人,或是用作调制化妆用品以及鸡尾酒。”
看起来,他们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环保之路。
“蜜蜂在这个寰球上做的只此的事情就是寻找花蜜,只此目的是找到食物来喂养他们的女王。
“我也希望新西兰人了解蜜蜂的重要性。它们是主要的授粉者。”
Jessie说,在中国一些地方,由于污染,蜂群被整个消灭了。
“这意味着在果园里,人们不得不人工手动的方式,去给果树授粉,他们用擦了花粉的羽毛或者小袋,一朵花一朵花地授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不希望新西兰也变成这样,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蜜蜂。”Jessie说。
出于教育的原因,他们也把蜂箱租给普通人家放到后院里。
“我们把蜂箱放在人家的后院,是花园授粉的好方法,也是孩子们学习蜜蜂知识的实践途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Jessie说,城市养蜂并不是她的发明,在国外这两年也有,比如墨尔本、伦敦以及美国的大城市。
通常,蜜蜂寻找食物的半径是5公里。自己家种植一些能够提供花粉资源的花草,也是对蜂群的一种贡献。
“把蜂箱放到楼顶可能听上去挺奇怪,但是我们奥克兰市有很多公园、花园,甚至公寓的阳台上,也可以种植花草。”
“从我的经验看,蜜蜂喜欢住在屋顶上——上面阳光温暖,它们喜欢,而且不容易被破坏。此外,它们还能欣赏到寰球上最美的风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个人,
一个小家庭,
一个小公司,
只要有热情,
也能这样改变着城市的天际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Jessie写给普通人的提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蜜蜂在你周围
蜜蜂围着你飞,但对你其实不感兴趣,它也不会蜇你,除非你试着去打它(那么它的自然反应就是保护自己)。蜜蜂蜇了你之后就死了,因为刺连着它的内脏。如果有蜜蜂落在你身上,只要轻轻吹掉它就可以了。
蜜蜂喜爱蓝紫色
种植花园时,可以选择很多蓝紫色的花卉和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等,以吸引蜜蜂。不要在花园里使用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