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是个人均淡水资源很多的国家。
这里给人留下一种水舀起来就能喝的印象。
天在下雨,河水流淌,一片乐土的感觉。
但那只是过去的印象。
在新西兰,一场多个层面旷日持久的“水危机”,正在上演。而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今年的奥克兰限水令。
但危机还没解决
从5月16日开始,奥克兰紧急实施限水令,禁止家庭户外用水和部分商业用水,违者较高罚款$2万。
9月24日,奥克兰水务局Watercare表示,鉴于节水量可观以及河道供水增加, 限水令有望取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若计划获批,商业公司可从10月12日起重新启用喷水设备,使用自来水的清洗生意类公司也可再次投入运营。
计划到12月,将允许居民使用附带控水装置的手持软水管。
据悉,奥克兰水库的标准储水位为90%,5月曾一度降到42%,现恢复至67.4%。目前,奥克兰约有42%的城市用水取自怀卡托河。
Watercare的目标是在11月初将水位恢复至75%。
奥克兰的“缺水危机”,有望得到缓解。
但奥克兰怎么会缺水长达半年?这个问题根子上还在于基础建设落后。
奥克兰缺水只是“水资源问题的一个章节”。近年来,新西兰“水危机”不断——淡水环境、饮用水、废水处理这三方面,一个都不让人省心。
“水道保护比中国还差”
9月28日新西兰又发布一个报告:河流水系的质量没有改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久前,新西兰陆地空气水研究机构(LAWA)也发布了一份为期10年的河流水质趋势报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研究发现,新西兰从北地到南地的河流和溪流中,水质质量普遍是在下降,而不是改善。
在重要的河流健康指标(包括大肠杆菌、总氮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指数)上,水质退化趋势比改善趋势更普遍。
大奥克兰周边11条城市河流,4条被评为水质“差(poor)”,另外7条“处于临界值(marginal)”。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媒体The Spinoff甚至发文称:在水道保护这件事上,连中国都比新西兰做得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该文指出,新西兰水道健康状况下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硝酸盐氮(nitrate-nitrogen)含量的增加。
新西兰把硝酸盐的底线水平(目前为6.9mg / L)设定得太高,无法保护生态系统健康。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寰球上许多国家,都将其合理水平控制在1mg / L左右。
此外,新西兰把氮的上限水平设置为1mg / L,这基本符合标准。但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硝酸盐氮风险值水平约为0.8mg / L。
新西兰是寰球上肠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这和硝酸盐的摄入十分相关。
此外,新西兰淡水资源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牧场发展太快——尤其是饲养奶牛的牧场发展太快。
奶牛撒尿是“罪魁祸首”
近十几年,亚洲市场对新西兰奶粉的需求大增,很多新西兰农场被改造成奶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草不够吃,许多牛都要吃进口的棕榈粕制作的饲料,这样,养牛的密度也大大提高。
然后,每当这些牛撒尿时,就完成了一个将草料中的氮,通过排泄进入雨水系统的过程,最终全都富集在了河道中——这叫“氮淋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以,新西兰主要牧区周围的河流,水质统统属于营养过分富集。
现在解决的办法是打好围栏,让这些奶牛离水道更远。同时一旦发现有牲畜直接下河,就重罚。
但专家说,这些治标不治本,解决根本的办法是减少新西兰饲养的奶牛(当然,这样外汇也要少赚了)。
这就是新西兰这十年的难题。农村地区的淡水资源受富营养化、病原体和沉积物的污染——这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牛多造成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模型估计,全国82%的牧区河流已经不适合游泳等休闲活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牧区周围的水质,比大城市如奥克兰周围还要差,肉眼看不出来的那种差。
如果你说,那我们住在城市,也不去河里游泳,应该不用担心水质问题吧。
也不是,自来水水质也会“偶尔出事”。
一旦出事就要命
2016年,新西兰Havelock North地区发生过一次弯曲杆菌爆发事件,遭到污染的饮用水导致当地超1/3(5000多人)患病、4人死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7年,新西兰卫生部指出,政府在饮用水安全上存在“系统性失职”。
至少75万新西兰人和数以万计的游客,可能在饮用不安全的自来水。
更值得注意的是,75万人还是个保守估计,如果算上使用非官方供水的62.5万人和前往村镇的游客,这个数字会高达上百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例如位于南岛西海岸的Punakaiki,每年接待50万游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该镇的饮用水必须煮沸后才能饮用,很多游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中招”。
直接饮用自来水,每年会导致超10万名新西兰人生病。
关注水危机的相关组织指出:新西兰部分地区饮用水质量不达标,主要原因是上游净化能力不足以及级别不够等问题。
近年来,一些导致水危机的原因也不断被曝出。
/ 水龙头含铅量超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8年11月,新西兰对5种常见水龙头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其中1款的含铅量超过了饮用水标准的70%左右。
研究人员指出,新西兰的水龙头质量检测不是强制性的,所以那些没有经过测试的产品很可能存在健康隐患,并流通于线上线下。
如果水中含铅量超标,将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对成年人造成肾功能紊乱、生殖系统问题、引发高血压,影响心血管功能等。
对儿童来说,即便摄入微量铅毒素,也可能导致行为问题和多动症、影响智力发展、发育迟缓、影响听力、贫血。
/ 氯在水中作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部分地区自来水中会加氯。饮用水加氯标准一般为每立方米0.2克-0.5克。但不少水厂使用推荐范围的“上限”进行添加,通常在0.4-0.6左右。
如果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较高,“漂白粉味道”就会很大。
有些人表示来了新西兰后,掉头发很严重,这有可能是自来水中氯含量较高导致的。
还有人称新西兰没有硒,可能也是掉发的一个因素。
没错,新西兰全境的土壤中,几乎都不含硒。但新西兰进口的肉、海鲜、面粉、坚果等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一般来说普通人不太可能缺硒。
所以掉头发这事,也不能都是氯、硒来背锅。
新西兰饮用水质量堪忧,民众希望改善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今年7月,新西兰总理宣布了一项$7.61亿纽币的一揽子计划,以升级全国的饮用水、废水和雨水的相关基础设施。
其中,废水处理尤为引人关注。
废水处理是更大难题
基建不足,各部门只顾甩锅
近年来,新西兰大城市附近的海滩出现了一种新的招牌:“Check before you swim”——游泳之前请先查一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查什么呢?原来是查海水的水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奥克兰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原先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排污管道太久远,导致每次有暴雨天气袭击时,污水管就会外溢,和雨水的排洪水流混在一起,流进城市周边的海域——而这些地方很多都是人们游泳的地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奥克兰经常会发生大雨之后,周边海滩附近水质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很明显,污水乃至厕所用水都到海里去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严重的时候,奥克兰周边四五十个海滩都会发出“高风险”游泳警告。这意味着如果在这些海滩附近的海水中游泳,都有可能受到感染,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说白了,这些都是基础建设严重滞后造成的,要改变这个现状需要政府下决心才行。
基础建设滞后还表现在污水处理端。
近日,新西兰媒体RNZ发文称:废水处理厂的违规现象在新西兰很普遍,这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新西兰,有超过100家废水处理厂的处理机制实际上都是不合格的。
惠灵顿水务公司Porirua的废水主管Steve Hutchison称:“只有一部分废水经过了整个处理流程,而另一部分仅经过了简单的筛滤,过滤掉基本的塑料和其他主要的污染物,就被排向了港口。”
Hutchison指出,这种污水溢流情况,一年至少发生了10次,比20年前签下污水处理协议时要高发许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官方数据仅可知整个新西兰半数污水处理厂的情况,而这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符合标准。
在怀卡托地区,多达一半的工厂都不合规。
这不禁让人质疑: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淡水生态学家Mike Joy称,问题就是没有执行力。违反许可证条件会被大区议会批评,因此逃脱罪责的办法就是干脆不设置新的标准,任原有的许可证过期。
水行业机构Water NZ指出,在截至2019年6月的一年中,仅进行了11项合规行动整治,其中包括两项起诉。其中一项起诉居然只是管理监督不善,而不是关于排放本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环境律师Helen Atkins表示,大区议会有时最终要做的是起诉纳税人缴纳罚款,但这并不是很好选择。钱应该花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交罚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政府一直在考虑对废水排放和溢流实施国家标准,但由于疫情也再次被搁置了。
500多万人口的新西兰,有着丰富的人均淡水资源。
"水危机“的存在,不是命运,而是人为的失败。
水资源、饮用水、废水,给人印象山青水绿的新西兰,其实一大堆问题。
保护水道改善水质
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需要大家都关注和行动
///
我们开通了“新西兰省钱群”
每天发布优质的优惠信息
欢迎在新西兰的小伙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