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浙江温州一对农民夫妇,跳舞的视频火了。
老婆:来,跟我一起,左三步,蹬脚,出手,扶后脑勺,再转身。
老公:你看我这节奏,没给你丢脸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老婆:今天咱跳点不一样的,先学奶奶梳头,再挑扁担下田,收关来个鸭子走路,再叠加个学田里的蛇昂头……
老公:没问题,一切行动听指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跳舞拼的就是力量、整齐和由内而外的自信。
蓝天下,黄土上,我们把小手甩呀嘛甩起来。
夫妻俩早上跳,晚上跳,下地干活间隙也在跳。
别人学舞照镜子,他俩的镜子就是彼此。
跳完收关再来个爱的抱抱,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也就一笑而过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疫情期间,这对夫妻在家里跳“鬼步舞”拍视频,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戳视频欣赏火辣辣的“鬼步舞”
▼
今年5月,夫妻俩上传了首要条短视频,没想到点赞量高达几百万,粉丝猛增到100多万。
连新华网、央视等各大媒体都在报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看到了幸福最平凡的样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妻子彭小英说,夫妻俩已经跳鬼步舞4、5年了,在农忙期间给自己找点乐趣。
同时也可以强身健体,用音乐和舞蹈让抑郁症丈夫不要胡思乱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我们每天去田里干干农活,种种玉米、茄子,有时候一家人一起跳舞,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够了,还图啥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夫妻俩的鬼步舞越跳越火,不少网友也开始好奇,这舞到底在中国是怎么火起来的?
其实,鬼步舞在中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2008年前后,鬼步舞在油管爆红。
随后,一些“网络搬运工们”开始把这种搞笑鬼畜的视频,上传到优酷等网站,鬼步舞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各地爱好者们开始在贴吧组社团,交流动作要点,揣摩表演风格。
但直到开始有人搬着音响上广场跳,鬼步舞才进化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版鬼步舞——广场舞。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于是,2017年,东北杨大爷火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领着姑娘伙子们跳一首《夕阳红》鬼步舞,还跳上了星光大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9年,山西张校长,也火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学生们在他的带领下,那鬼步舞课间操跳的可谓是炉火纯青、别具一格。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外媒记者们纷纷感叹:这位40岁的校长,每天早上带着700多名学生在操场上跳着特色的鬼步舞,这结合了中国的民族音乐、现代爵士乐步伐的课间操,简直太神奇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过,让中国“正统鬼步舞者们”最费解的是,中国广场舞到底是什么时候把鬼步舞收入囊中的。
要知道,鬼步舞最初可是起源于澳大利亚啊。
鬼步舞,本名叫墨尔本曳步舞(Melbourne Shuffle),是一种拖着脚走的舞步,动作飘逸、充满活力、极具感染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墨尔本一些地下迪厅。
后来随着动作越来越规范、花式也不断增多,鬼步舞就从地下走上了街头。
随着网络的兴起、赛事的举办,鬼步舞开始在寰球各地流行,也演化出了更多的表演风格。
最正统的,是墨尔本迪厅演化出来的那一派,称为AUS(Australia Shuffle),比较经典的形象是穿着荧光裤的跳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一派主流的,叫做MAS(Malaysia Shuffle),是鬼步舞传入马来西亚后衍生出来的一种带有本土风格的鬼步舞。
不过鬼步舞一传到中国,这画风就有点清奇了。
当年轻的鬼步舞者,还在为Running Man(奔跑)、T-Step(侧滑)等鬼步舞技巧,以及适合哪种音乐风格而苦恼时。
广场舞鬼步舞大妈们,已经开始编排一系列不同难度的进阶鬼步舞,并开始出分解动作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更神奇的是,你不得不佩服我们广场舞大妈的聪明才智。
什么国外那一套技巧,我们完全听不懂。要想掌握动作要点,当然得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教学啊。
什么前卡后卡、侧滑、交叉步、钟摆步,大妈们可是整的门儿清,教学起来那可是溜溜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广场舞大妈的创新和推广下,鬼步舞在中国可谓是重获新生。
连百度百科都不得不略显无奈地解释:当前,中国国内流行的“广场舞鬼步舞”与曳步舞Shuffle存在本质区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可是,跳舞嘛,不就是为了开心吗?
要那么多形式和条条框框,反而可能会失去舞蹈带给人们最本质的开心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跟着中国广场舞鬼步舞大妈们,一起舞动起来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