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下滴滴国际版,输入优惠码: HONGLINGJIN,
享澳洲红领巾粉丝专属优惠。
From 留学全知道
微信号:EduKnow
在任何专业领域努力耕耘,都可以拥有一片天空。而寰球上并没有平凡的人,只不过精彩的方式各自不同而已。
高考结束,家长群里在传韩寒和刘亦婷的故事。
看到媒体和家长们说:韩寒当年叛逆,如今却相当成功;哈佛女孩怎么样呢?不过是泯然众人,变成美国人而已。
心里一惊。
01
“泯然众人”就是失败?
刘亦婷"泯然众人"了吗?她失败了吗?
大家对韩寒的称赞是这样的:出了书、赛了车、当了爹、还上过《时代》的封面。
然而我想说:能上《时代》封面,是因为韩寒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种现象。《时代》杂志挑选封面人物,希望从他身上折射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和民众思维上的变化。这跟人物本身取得诺贝尔奖、为人类作出贡献,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说韩寒的成就大于刘亦婷,然后下结论说刘亦婷是失败者?请先等一等。
那么刘亦婷做了什么呢?大家看到她从哈佛大学毕业,在美国生活,嫁给一位美国的律师,于是说她对中国没有关注了。
真的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成年后的刘亦婷
我去搜了她的履历:她的早期工作是在波士顿咨询。这是一家美国知名商业公司,它服务的客户是全球的,包括中国的华为。华为能够从一家中国企业,走向寰球变成行业领军,得益于波士顿等咨询公司给的宝贵的建议。
华为CEO任正非先生前不久接受采访时,也特别提到:我们应该把美国政府和美国的企业分开来谈,不要特别民族主义。美国企业在华为成长过程中,做出了很多贡献,教明白了华为如何走路。
而我也想说: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企业不一定支持政府。这次的贸易冲突,美国企业也纷纷在反对政府决策。
那么说回刘亦婷,她的确给波士顿咨询工作,可你凭什么断定她不参与中国相关的项目,没有帮助到中国的企业?再说了,绝大多数时候,当一个人能够用专业的态度和知识,服务于寰球各地领先的公司,带动全球行业更好的发展,中国企业才会受益,寰球是一个整体!
再细看她接下来几份工作:从Vision Capital、睿实资本,到如今秦岭资本的COO,都在集中给中国企业做战略和投资。而她在成都的母校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她曾多次回到母校,给师弟师妹们建议和咨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刘亦婷的母校成都外国语
可以说,刘亦婷在哈佛读完经济和应用数学之后,在专业的路上更深入发展,也用自己的知识,回馈于母校和年轻的学生。
人家的人生哪里失败了?!
而我们这边的思路是这样的:她曾经是全国知名的人,是那1%站在公众视野里的人,而如今吃瓜群众的1%名人榜里,没有她了,所以她太失败了……
有人甚至总结道:人生极峰开始太早,后面就会走下坡路了。
吓得我一身冷汗啊!
我们这样说吧:你觉得出版《哈佛女孩刘亦婷》代表了她的人生极峰么?然而,恐怕不是这样……
出一本书,作者拿到的版税是很有限的。并且那本书主要是刘亦婷妈妈的育儿纪录,她从孩子出生就开始阅读大量的育儿书,并坚持在女儿身上实践,孜孜不倦写了18年的育儿记录,只不过孩子考上哈佛之后,被出版社出版了。
她们一家的人生一直在那里,只不过出书后,被你看到了而已;而人家现在的人生还照常进行着,只不过没被你看到而已……你凭什么来定义人家的“人生极峰”,又何来“下坡”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华人有一种奇怪的思路,仿佛被媒体报道的,就是成功的,哪怕一开始被骂的网红,一旦红的时间长了,不管学识和价值观如何,都能变成励志典范;而那些在自己专业领域里低调耕耘,没有被大众媒体曝光的人,就是失败的。
这是典型计划经济时代的金字塔思路。一个人只有做了局长、总裁、明星,才是站在金字塔顶端,才是成功的。然而,市场经济社会不是这样的。拿美国来说:中产阶层、有知识和专业能力、受过良好教育一群人,才是主流社会。而我们认识的总统、CEO、明星,他们只是上流社会,并不是主流社会。
上流社会是被人认识的,却不一定是受人尊敬的。
而有良好教育、有专业素养、低调干事的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一定是受人尊敬的。
我们今天鄙视刘亦婷,说她没名气,走下坡路……我们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02
学识,才是不会过期的船票
我不知道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边崇尚名校,一边鄙视知识的。韩寒的成功,以及现在红遍各大平台的网红,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不用学习、发财致富”的希望。
还有家长说:学霸学渣都是暂时的,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我想说:刘亦婷和韩寒的成绩,都不是被风水转来的!他们当然被好的机会眷顾了,可是,人家本身的能力还是在那里的。
韩寒当年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让当年的作文大赛评委眼前一亮。
韩寒没有走传统的学校教育路线,但他读了很多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成绩,正是知识带来的。而他在接受采访时讲的这段话,也讲到学习的重要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韩寒当年的成名,是因为碰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比赛需要反传统思路的文章。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遇。假如让孩子去效仿韩寒,他的人生恐怕并不会顺风顺水。
如今的网红,也一样受益于突然爆红的潮流,比如抖音。一旦这波潮水退去,很多人都要急速转型,可能搁浅在沙滩上。
那么刘亦婷呢?她如果没有去哈佛、没有出书,她不会像现在一样出名。但是,她谋生的能力,说到底不是名气带来的,而是学识和专业素养带来的。
赶潮流本身没有错,抓住机会人生也许发生逆转。
然而我要说的是:这是小概率事件,太偶然了。
如果人人想着一夜爆红,失望的会是绝大多数,况且想要维护名气,在媒体和公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