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个被病毒击垮的年份,一场由疫情主宰的大选,医疗卫生是确实的热门话题,也是各大政党角逐的主战场。
尽管新西兰堪称疫情中的“诺亚方舟”,但在疫苗普及之前,安全始终是选民的首要诉求,谁的抗疫更实际,谁的团队更高效,谁就掌握制胜筹码。
中文先驱为您整理了各政党在卫生健康、疫情应对方面的竞选政策。(以下货币单位均为纽币)
针对药品采购机构Pharmac的改革、缩短候诊时间,是各大政党关注的重点。国家党还着重提出了针对癌症的治疗政策,工党则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每年病假天数翻倍,从5天涨到10天
为小学和高小(intermediate school)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投资5200万,将“校内护士”计划扩大到所有中学;目前只有decile 1分到5分的学校有这项服务
额外拨款2亿,缩短候诊时间
向Pharmac注资2亿
为5个新增的护士家庭伙伴关系组织提供2000万,帮助父母在怀孕期间、分娩后或胎儿停止发育期间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为增加12个产妇心理健康休养床提供640万资金
投入1.76亿,将低收入人群的口腔紧急护理费用从300纽币增加到1000纽币
投入3750万,新增20个流动牙科诊所,使18岁以下未成年人更容易获得免费牙科护理
设立新的癌症机构,每年5000万用于癌症药物
每年500万,为更多女性提供妇科癌症检查
每年500万,用于罕见疾病
Pharmac资金的增加将与政府医疗卫生预算挂钩,大约5%的资金将投入给Pharmac
加快择期手术,四个月内为病人提供资金和手术
某DHB(地方医管局)若无法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完成择期手术,则外包给其他地区医管局或私立医院,不收取额外费用
在全国范围内,用“标准治疗水平”取代“邮编抽签”,让民众能够公平地获得择期手术机会
准妈妈们将获得3000纽币的福利,用于支付婴儿出生后1000天的服务费用,需求更高的孕妇最多将获得6000纽币
每年增拨3000万用于儿童口腔健康
3年1000万,为年轻人提供免费咨询
全力资助St John救护服务
建立新机构负责边境管理,将管制隔离设施从酒店转移到军事基地
为25岁及2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超级金卡持卡人(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申领)提供免费牙科护理
增加Pharmac的资金,包括3000万的罕见疾病基金
对含糖饮料征税,在学校只提供健康食品和饮料,禁止在儿童电视节目中播放垃圾食品广告
为学生、福利领取人和退休人员提供免费牙科护理,为18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医生服务,并在每所低分公立学校配备一名护士
改革ACC,使其覆盖所有健康和残疾相关的费用,结束目前的两级制度:因事故致残的人能够获得更多支持
每年病假天数涨至10天,人们可以安心在家,减少新冠病毒传播风险
削减DHB数量,由20个降至6个,减少浪费性支出
为私立医院的择期手术提供政府补贴,减少候诊时间,腾出公立医院手术室供紧急和大型手术使用
改善新西兰农村地区的初级卫生
打造全国集成的医疗IT平台
创建由公共资助的心理健康机构,新西兰心理健康和成瘾协会
对Pharmac进行独立审查
暂时增加海关的资金,以便“在安全的情况下”重新开放边境,增加50%的资金用于发现和防控未来的疫情暴发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以简化对未来流行病的应对流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的社区病例刚刚清零,但海外疫情依然未见明显缓解,稍有不慎,病毒就可能三度入侵。这样的情况下,各党派对于疫情的管控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细则,重点集中在检测、隔离和接触者追踪。
所有海外人士必须在返回新西兰之前,递交新冠检测阴性证明,并在入境后接受14天的管制隔离
定期对边境工作人员进行检测
在管制隔离设施和罗托鲁瓦社区试验新冠卡CovidCard
在管制隔离设施中辟出10%的房间,用于隔离海外高技能工人,每年1200万用于吸引海外投资
海外人士在返回新西兰前必须接受新冠检测,且结果呈阴性
海外人士入境后第3天必须接受检测
设立全国边境保护局,对管制隔离设施实行检查和管理
对入境旅客、边境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强制推广接触者追踪技术,包括蓝牙应用程序或新冠卡
在高风险地区和偏远社区加大检测力度
加强检测,包括对完成14天管制隔离的海归人士、以及他们所在的社区进行随机二次检测
增强管制隔离设施的收容量,并将其转移到军事基地
成立边境保护武装部队
对所有海外归国人员收取管制隔离费用
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机构
普及流动检测中心,保证日常检测量
在2级警报以上时,高风险公共场所(如酒吧、夜店),顾客必须扫描二维码或留下联系方式才可入内
只对“隔离收费标准”宣布之后,依旧选择出境再回国的新西兰人收取隔离费用
为归国的海外人士,以及符合要求的外国人,制定管制隔离设施的安全标准
根据来源地风险等级的不同,对海归人士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自主隔离的人员进行手机追踪
设立流行病应对委员会,监管国家性战略
华人有奖问卷调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