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鸡汤真相,你被骗了多少年?

来自:澳洲镜报 0 0 2020-10-09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文:国馆

ID:guoguan5000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听信鸡汤逻辑的人,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 

从小到大,我们喝了不少毒鸡汤。
 
比如爱迪生说: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教育我们勤能补拙,就算天资不聪颖,靠不懈的努力也能成功。
 
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后半句:
 
“但那1%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再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不好,数学只拿1分,最终也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德国,1分是较高分。
 
多年来,各种毒鸡汤层出不穷,真假难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捡纸团”被录取的故事:
 
有家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经过数轮角逐,最终只有5个人进入了面试环节。
 
前面4个应聘者表现都堪称完美,结果却铩羽而归。
 
收关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看到地毯上有个纸团,就弯腰捡了起来。
 
这时面试官发话了:“请打开看看吧!”
 
应聘者惊喜地发现,纸上写着:“恭喜,你被录用了。”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类似版本,像“搬椅子”,“顺手关门”等。
 
收关的结论都是要说明“细节决定成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
 
记得刚毕业那一年,我广投简历,面试了数十家公司。
 
每一次面试,都特别在意细节,地上有垃圾捡垃圾,有纸团检纸团。
 
遇到面试会议室椅子乱了,会先摆整齐,再坐下。
 
收关临走时,还不忘关灯。
 
本以为面试官会把这些看在眼里,纷纷向我投来橄榄枝。
 
可现实却是,所有面试,全部都音信全无。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傻得可以。
 
沉浸在毒鸡汤圈套却浑然不知。
 
要知道,现实中没有人会因为这些细节得到一个很厉害的职位。
 
也不会有成熟的企业会通过这种小手段去招聘人才。
 
是否录用一个员工,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一个,实力。
 
如果没有实力,捡再多的纸团,搬再多椅子也是白费。
 
一直以来,通过偷换概念,断章取义激起读者共鸣,是炮制毒鸡汤的惯用手法。
 
但我发现,那些影响我们最深远的毒鸡汤,往往都是凭空瞎编。
 
甚至和现实一点关系也没有。
 
今天,我们就来揭露那些流传甚广的毒鸡汤背后的真相。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2 

 毒鸡汤:

尊严难民成石油大王 
课文《尊严》,可以说是哄骗我们学生时代的经典鸡汤文。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

 

善良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其中,有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很特别,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


他却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否则不能接受任何的施舍。

 

杰克逊大叔对他十分赞赏,给了他一份工作。

 

两年后,还把女儿许配给他,

 

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真相:

根据资料,石油大王哈默1898年生于纽约,21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即接管其父制药厂,经营有术,成为美国首要个大学生百万富翁。

 
23岁去红色苏联投资办厂,30岁回美国,投资酿酒和养牛,58岁携第三任妻子迁往加州,投身石油生意,一跃成为石油大王。
 
前两任妻子一个来自俄国,一个来自新泽西州,并无南加州小镇镇长女儿。
 
所以,这只是典型的子传父业,跨界投资的故事,并不是简单的有尊严就能成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3 

 毒鸡汤:

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

曾经在网上有一篇被疯转的毒鸡汤——《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

 

文章大意是,在哈佛校园里,没有华丽服饰,浓妆异彩,更没有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

 

哈佛的学生,无论在吃饭,走路,还是在医院,都在看书学习,每天睡眠时间特别少。

 

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而墙上正是哈佛的“校训”: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文章一出,立即在国内掀起一阵苦读热潮,不少学生以此为榜样,挑灯夜战,熬夜学习。


而家长们也对这种做法表示支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真相:

哈佛的大部分图书馆,每晚统一0点闭馆。

 
只有一个叫Lamont的图书馆是24小时全天候开放。
 
而该图书馆半夜的真实状况是这样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要知道,哈佛的学生也是人,即使每天学习任务再繁重,也不可能废寝忘食。
 
这样的生活,是不可持续的。
 
真正有效的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劳逸结合,而不是一味埋头苦干。
 
而且,哈佛大学的校训,其实只有一个拉丁文单词:Veritas
 
意为:“真理”。

04 

毒鸡汤:


NASA专家不如小学生

NASA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难题:
 
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书写记录?
 
因为太空是失重状态,普通的钢笔圆珠笔没有了重力作用,墨水根本出不来。
 
很多科学家埋头钻研了好长时间,耗资近200万美元,也没造出一种可以符合要求的“太空笔”。

当时NASA向全国征集解决方案,有一个小学生寄来一封信,内容只有一句话:
 
“试过铅笔没有?”
 
这则毒鸡汤让普通人拍手称快,享受了一把平民碾压科学家智商的快感。
 
美其名曰:突破思维的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真相: 
其实在当时的太空项目里,最初考虑的就是木制铅笔。
 
但在失重环境下,铅笔使用后的碎屑会变成悬浮颗粒物漂浮在空中,给宇航员造成很大的困扰。
 
所以在初期,这个方案就被排除了。
 
所以说,真正困住我们思维的,不是墙,而是鸡汤给我们认知和经验的局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5 

 毒鸡汤:


旅馆头疼喝马桶水

美国希尔顿酒店帝国锻造者康拉德·N·希尔顿,年轻时到一家酒店当服务员。
 
谁知在新人受训期间,上司*安排他洗马桶。
 
而且工作质量要求高得惊人:必须把马桶擦得光洁如新!
 
这项又脏又累的任务,让希尔顿难以接受。
 
每当他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都翻江倒海。
 
更不要说清洁得光洁如新了。
 
一日之内,希尔顿像往常一样不情愿地应付着工作。
 
一位前辈走到他面前,亲自洗了一遍马桶,接着,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
 
然后,给了希尔顿一个微笑。
 
他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工作态度出了问题,于是痛下决心:
 
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名洗马桶最出色的人!
 
从此,他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工作质量也达到了无可挑剔的高水准。
 
为了检验自己,希尔顿也多次喝过马桶水。
 
经过了多年的辛勤工作,他终于成为了寰球盛名的旅馆头疼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康拉德·N·希尔顿
 
 真相:
这是学酒店管理的同学上课都会听到的毒鸡汤。
 
但现实中绝不可能这么夸张。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