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活| 【樱子客厅】德国仲夏夜,我被故乡美食馋醒了!

来自:道德经 0 0 2020-09-25



故乡,深情悠扬的酒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银杯斟满了纯香的美酒,高高的举起杯呦,献给亲爱的朋友,请你干一杯呦,请你干一杯......”每逢节假日或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都要举杯欢唱的这首歌,据说是内蒙古牧民迎接远方客人,下马后进蒙古包前所唱的祝酒歌,这首久唱不衰的内蒙古的民歌,我们十几年前把它和马头琴演奏的CD从中国的内蒙古带到了德国,在聚会畅饮时以此展示我们来自草原人的热情和好客。


每次举杯高歌都让我们的中国和德国朋友们兴奋不已,他们惊讶于这首歌旋律的魅力,可以瞬间就把聚会的气氛提升起来,打破了人和人之间一切的隔阂和界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每当我们邀请朋友来家做客,我们通常在谢饭祷告之后再以这首㊗️酒歌和好客的蒙古族礼节拉开我们的聚会序幕,也常常以敬酒的方式把聚会推向高潮。一位德国朋友在一次华人的婚礼上听完这首合唱歌曲之后激动的满脸通红,跑到我们面前表示一定要学唱这首歌。


这些年下来,我们确实赢得了一大批“蒙歌粉儿”,从刚开始的应和、跟唱到现在已经变成了老朋友间的合唱曲目。这歌声也像我们的包子饺子一样传遍了我们走过的每个城市、每个国家,跟随我们的脚步走到哪里,唱到哪里

                                   

故乡,难以忘怀的记忆

离开故乡十余年,迁移到德国的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德语“Dorf”意喻村庄,所以很多留德华们都自嘲自己变成了“洋插队”,成了住在村庄里的“村民”。而实际上,杜塞尔多夫市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她是欧洲版图的中心位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住在这座“都市村庄”,每当夜幕降临,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脑海里就会浮现国内那无边无垠的内蒙古草原,那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像个金色的大盘子稳稳当当地落在蓝色夜幕下的地平线上,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仲夏的夜晚,躺在草地上,枕着双手望着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年轻的心感受到的是那样的美好;微风徐徐,芦苇丛轻轻摇曳,飘来湖泊的清凉和原野的清香,远处,牧歌悠扬,若隐若现萦绕在我的耳畔,浸润着我的心田;令人遐想和动情的篝火晚会,歌声、笑声和奔放无忌的集体舞,以及那些曲调,都给我青少年时期带来难以忘怀的欢乐和享受。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那策马扬鞭的牧人,奔腾飞驰的骏马,白色蒙古包旁挤奶的额吉老妈妈,手捧银碗哈达的少女;绿色的原野,蜿蜒的河流;还有清晨宽阔大街上广播喇叭里的《草原晨曲》和拥挤的自行车流......这一副副色彩斑澜,鲜艳夺目的美丽画面都深深刻在我的心底,时不时升腾而起,让人思乡,让人回味,又是那么无比的美好......


那个童年,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蓝得悠远,蓝得无暇,蓝得心里纯洁宁静,蓝得让人久久憧憬。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故乡,难以割舍的味道和友情

或许一切并没有《故乡的云》那首歌所诠释的那般悲苦苍凉,但那歌声常常呼唤我们这些离家久远的游子:回来吧!回来吧!远在天涯的游子!故乡的亲人在召唤着你......

 

说起“故乡”,很多离乡的游子一下子就会想起鼻子闻过的味道和小时候舌头品尝过的味道,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常常会勾起我们每个人对过往人生的回忆,那是人们的胃对食物的记忆,也是脑海里对往事的回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往年,大多数华人华侨在春节前夕就早早地赶回各自的故乡,微信里常常晒出国内大江南北各色各样的美食,真是吊人的胃口:“又吃到了小时候妈妈做的味道,好吃得要哭啊”……这样的话,对那些久居国外没有机会春节回国的“留德华们”来说实在是件太“残忍”的事情!谁能抗拒这样的诱惑,谁会不因此而思乡心切,谁会没有立马回家的冲动呢?


国内一位蒙古族大姐在微信里召唤我说:Yingzi,什么时候回来啊?大姐退休了,已回到牧区老家,重新过上了“老农民”的生活,我们新盖了一排房子,开垦了自留地,种了很多果树和各类蔬菜,还养了80多只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好夏天回来吧!我种的可都是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德语里的Bio)!


那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那带着温度的炒米奶茶、奶皮奶饼真是看得我口水直流,羡慕不已!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德国生活久了,第二故乡的德国和首要故乡的中国,这两个故乡的味道常常会混杂在一起,有时候我会迷惑,总归什么才是故乡真正的味道?


虽说在德国各色各样的中餐馆,日料馆、韩国馆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可所有菜系的味道大都慢慢随了老“德”们的口味,这让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已不再那么敏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是垂涎欲滴的“锡盟小肥羊”,是每次回国所列菜单上的必吃之一。


锡盟小肥羊的羊那可真是不同凡响的羊。常在饭桌上听人们调侃说:这锡盟小肥羊啊,


吃的是沙漠里的沙葱(沙漠里的中草药),

喝的是矿泉水(沙漠里的地下水),

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形状很像中成药),

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女士保健品)!


哈哈哈有意思吧……


锡盟小肥羊的肉确实没有一点儿膻味,夹上一筷子在火锅里涮一涮,几秒钟入口即化,绵软爽口,好吃极了!没有到过内蒙的人,我还是劝劝你们很好来内蒙古尝一尝这道地的、真正的锡盟小肥羊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烤全羊的礼仪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莜面和荞面是内蒙的特产,只有在德国的Reformhaus才能买得到,而且很贵。

再到牧民的蒙古包去尝一回蒙古的烤全羊和炒米、奶茶、手扒肉吧!好客的主人再给你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的莜面面条和莜面窝窝,唱几曲嘹亮动人的内蒙酒歌,酒醉饭饱后再去“响沙湾”去骑骑骆驼,在沙漠里自由地撒个欢,光着脚丫儿踩一踩那细如面粉又有医治脚气之功的黄沙子,那才是再惬意不过的全新体验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故乡,德国人的诗和远方

我的德国女友徐雅思(A.Schütze)是“德中友协”的公关理事和副主席,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几乎每年她都会前往中国旅游,她很骄傲地告诉我:Yingzi,虽然你在欧洲走了不少地方,可是在中国,我可比你去过的地方还多呢!


我将了她一军:可你还没有去过我的故乡内蒙古啊?在我不断地的鼓动和“忽悠”下,她终于动员她的朋友Inge和她一起来到了内蒙古,她们骑着骆驼游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领略了大草原和蒙古高原的大漠风情,夕阳下的“响沙湾”让她们驻足凝视、流连忘返。


她还特意将自己一张骑在骆驼上的照片,制作成她60岁生日庆祝的邀请卡,发给亲朋好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在内蒙的蒙古包里,吃了手扒羊肉,欣赏了马头琴的演奏,买了马头琴演奏的CD,还喝了银碗献歌的马奶酒……也应和了那首“祝酒歌”!


她在酒店里的电梯里,听到两位妇女悄悄议论她和她的朋友,误以为她们是法国人,她就用标准的中文直接回答道:“我们不是法国人,我们是德国人,我的好朋友就是你们内蒙人呢”!她突然说出的中国话,可把那两位吓了一大跳。


哈哈,现在很多“歪果仁儿”都懂中文的。


每次我教她的重要词句,她都认认真真地写在本子上并且倒背如流,近几年在中国带队旅游时,在任何一家餐馆里,她都会熟练地用中文点“四菜一汤”:北京烤鸭,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和素炒上海青,外加一个北京酸辣蛋花汤。


这一招,让她之后每次的中国之行都屡试不爽,与她同去中国旅游时的同行者们都对她刮目相看,常常在她面前竖起大拇指。


在旅游景点她很自信地大声告诉拉拉扯扯的小商小贩:太贵!不买!常常惊掉了兜售者的下巴!一路走来,新奇事不断,也让她的中文水平大大地提高。


回德后她会激动地拍拍我说:Yingzi,你们家乡的人都听懂了我的中文,我要继续努力好好练中文啊!她惊讶于我们的城市中心既有美丽的“城中草原-赛汗塔拉”,也有宽敞繁华的大街;既保留了传统的蒙古族游牧民文化,又呈现现代大都市的风貌,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内蒙人上学、上班要骑马的“穷乡僻壤”。                 


故乡,浓情蜜意的味道

说起来这些年,国内确实发展变化太大,每次回国,对于故乡的感受几乎也都不太一样。不断求新求快求发展的城市面貌,总是让我的眼前一亮,几乎找不到当年离乡时的影子了。小时候住过的街坊、曾经的学校都变成了时尚现代的高楼大厦,整个城区几乎见不到简陋低矮的平房,到处都是崭新的风貌。

     

有的时候我也会羡慕德国友人到几十岁还能找到自己曾经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总能在某一个地方驻足一会儿、留恋一会儿,回忆一会儿,而我却只能在记忆中寻找这一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每次回家都觉得好像去了另外一个“陌生的故乡”,一个人出门的时候常常恍恍惚惚的。老妈总要跟出来补充一句:你要先这么走,再这么走,带上手机,别走丢了哈!


然而对于我来说,故乡不管怎么变化,依然是我的故乡,她的味道就是空气的味道、泥土的味道、家的味道,甚至是父母身上的味道,是亲情手足、弟兄姐妹、亲朋好友的热情关切和倾情招待。


从一登上中国国航机舱的那一瞬间,这样的感觉就开始在我心里浓浓地蔓延开来。那是来自国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南腔北调的“中国话”,让我心里陡然涌流出很多的温暖和渴望;偶尔还会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或是忽然看到熟悉的面孔,那一刻,觉得自己兴奋地好像已然回到了中国。那些被塞得满满的不能再留下一点点空隙的行李箱,满载的岂只是少少的一两件贴身衣服和家人的礼物呢?那里面,更多的是对父母家人和亲友说不尽的牵挂、思念和祈祷…...

 

每年四月份的回国航班上,还有着一大批被花粉过敏症困扰着的留德华们,一到花粉季节赶紧买机票回国,往往一登上回国的飞机,过敏症状就减轻了不少。有人开玩笑地说,因为飞机上承载的空气就是故乡的空气,甚至那个味道都是故乡的味道……而当我们一踏上故乡的土地,这过敏症就会全然消失,这大概也是故乡对游子的一种挽留方式吧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回国已变成一件极为豪华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久居海外的“老留德华”们对国内老迈、孱弱多病父母的牵挂和惦记与日俱增,不无焦虑地说:往年至少能回国一、两次看望父母。现在家乡父母大概在后悔,当初就不应该同意让我们出国。唉,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夜晚急促的电话铃声……

     

此时有多少儿女,“身在曹营心在汉”……多少次梦里故乡行,多少次梦里相聚又别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远方的客人请你不要走,深情的草原将你留,闪光的银杯高高举,请喝一杯马奶酒......”每当听到这首分别时的“上马酒”歌的时候,就是我们要离开家乡的时刻了,“下马酒”的旋律却又再次在耳边响起,眼里噙着泪水,心中应和着歌声,难分难舍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却又不能在爹娘面前过于表现。


远去的身影,挥手的瞬间,眼中的泪水都定格在心间,那是父亲的草原在轻唱,那是母亲的河水在流淌,但愿每一次愉快的相聚,每一次无奈地离开,都化作难以割舍的爱的味道,停留在我心灵沉睡的地方,扎根在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2020已过去了一大半,从没祈盼过让时间的指针快些走吧!让全球疫情、灾情都快点过去吧!我们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遥望东方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里的山川湖海、那里的故友亲人…祈愿那块版图不受搅扰,那里的人民不受侵害,我愿在心中虔诚地祈祷:遥㊗️国内的父老乡亲、父母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