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为什么戴口罩这么难?专家解读暴力背后的隐情

来自: 旅法华人战报 0 0 2020-08-18

巴黎8月17日电(鲁佳)在法国,提醒别人戴口罩而遭遇袭击的事件不断发生,专家们对于出现这种紧张局势的原因作出解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巴黎人报》报道,7月初,巴约纳(Bayonne)公交车司机菲利普·蒙基洛(Philippe Monguillot)要求乘客佩戴口罩,被殴打致死;8月初,巴黎大区瓦兹河谷省(Val-d'Oise)一家洗衣店内,一名男子劝另一名顾客佩戴口罩,遭对方几人持棒球棍围殴;本月12日,巴黎大区塞纳-圣但尼省(Seine-Saint-Denis)一辆公交车上,一名护士提醒乘客戴口罩遭袭击受伤;14日晚,布雷斯特(Brest)市中心一家酒吧的保安人员拒绝一名未佩戴口罩的男子进入,被该男子刺中两刀,伤情严重,尚未脱离危险


虽然这些事件是孤立的,但随着法国加强佩戴口罩的义务,这些事件随时可能重演。法国心理学家联合会成员、心理学家维吉尼亚·切莫达诺夫(Virginie Tschemodanov)表示,首先,因为这是行政当局的强制性规定,当人们能够接受这种规定,从而遵纪守法,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不能接受,就会变得咄咄逼人。7月中旬,在一列开往萨瓦(Savoie)的火车上爆发一场斗殴,三名年轻人袭击了一名要求他们佩戴口罩的乘客。


维吉尼亚·切莫达诺夫补充说,这种攻击性只是冰山一角,在冰山下面隐藏着很多焦虑。在公共和封闭场所,两个陌生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迅速升级。这一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得到证实,一名乘客指责对方不遵守规则,对方会作出一种负面判断,认为他人俨然成为了社会规范的代言人。这种情况下,往往意味着一种责备而不是寻求理解,一方“居高临下”的语气可能会给那些忘记佩戴口罩的人带来一种不公平的心理感受。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心理学家的解释,这种攻击性的升级总是来自沟通的失败。如果一个人自身健康、身边也没有被感染的亲友,可能不太注意卫生规定,相反,一些受影响最严重的人往往不那么冷静,会“特别上心”,即使冒着对立冲突的风险也要出头干预。


专家谈到,这也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有些人希望通过佩戴口罩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有些人对此十分抵触,被自己的信念所束缚。维吉尼亚·切莫达诺夫谈到,“如果他们认为个人自由这一选择优先于国家的行政命令,这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行为。”


心理学博士塞巴斯蒂安·加尼罗(Sébastien Garnero)认为,这种个人主义在年轻人当中很常见,面对疾病和当局的“挑战”,让他们有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此前在疫情限制期间,他们已经备受束缚,现在面对种种难以忍受的障碍措施,会更加激起反抗情绪。最重要的是,在一个似乎需要自我肯定的时代,戴上口罩有一种失去自我的意味,也有一种“屈从”社会规范的象征,脸书上甚至发起了专门的“反口罩”群组。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社会学家、科研主任洛朗·穆奇利(Laurent Mucchieli)强调,必须当心不要过度解读这些暴力行为。一方面,这些是孤立事件,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疫情在公众当中正在带来无处不在而且持续的恐惧和压力。


塞巴斯蒂安·加尼罗补充说,这种紧张关系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当局自相矛盾的政策沟通,使得人们对口罩的效用产生怀疑。起初,当局说佩戴口罩没有必要,但后来又变得至关重要。关于政府口罩库存不足而浑淆视听的说法比比皆是。”


维吉尼亚·切莫达诺夫也谈到,法国人本来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口罩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在疫情爆发之前,没有人会戴口罩这种东西,半年之后,从法国政府到地方当局都在强制佩戴口罩,很多人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