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国疫情渐轻,公共场合规范戴口罩之后,在德的华人小伙伴们终于可以陆陆续续复工复学了,看看日历,*不知不觉快到端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知道端午是古代的防疫日呀?
为什么呢?复旦大学民俗学教授郑土有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时间为“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那么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在这一日之内,通常讲究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名场面必须放一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二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
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从这个角度说,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感觉今年必须好好过一下啊!
在德国应该怎么过呢?
中国人嘛,吃节令食物就是王道!
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我妈会早早煮好粽子,拿塑料袋包好,放到我的书包里,让我在课间的时候吃。端午节过完,粽子多的可以吃一周。”
“而现在,端午节,只是一通电话,一条短信。离家在外吃的粽子啊,永远比不上家里妈妈包的粽子。”
但是我们也要好好过节,端午安康,因为经过疫情的我们平安健康是家人较大的心愿。
端午节,做一桌妈妈的味道,视频回家,让家人放心,大概是很好的节日礼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