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清华之后,北大宣布:
外籍学生无需考试入学
这两天,有人来问我,是不是以后只要有外籍身份,连北大都可以随便上了?说完,还发来一张图,是北京大学网站上截的,标题是:北京大学取消2020年外籍学生入学考试。具体内容是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北大决定取消外籍学生的入学考试中的笔试环节,改为远程面试。
看完这则内容,尽管前面注明了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在此之前,和北大一直并列为中国最知名大学学府的清华,已经将外籍学生无需考试入学作为一项长期政策。
2017年,清华大学出台政策:国际学生不需要考试,只要通过HSK汉语水平测试,就可以申请清华大学本科。
而且,如果母语为汉语或高中阶段使用汉语教学的申请者,经清华大学认定,可免除提供HSK成绩。
这是啥意思呢?
就是说,那些小时候在国内读书,后来移民出去的华人们,连汉语考试成绩都不需要了,直接通过面试就可以上清华了。
这项政策已经成为了清华大学的长期政策,以至于成为了某些中国家长移民的理由之一。
那么,北京大学的这个因为疫情所致的政策,会不会和清华大学一样成为长期政策呢?目前北京大学没有说,我们也不知道。但就算不会成为长期政策,就算以后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还是要经过笔试这个环节,相比起国内学生们考入清华北大的难度,外籍留学生们真的就有点太容易了。
2、
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吗?
为什么说外籍留学生们的入学考试有点太容易呢?
目前网上有很多北京大学外籍学生入学考试的试卷,我们可以看一下难度,基本上属于初中语文考试的水平和难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连这样容易的笔试读不需要了,直接与“国际接轨”,只需要面试就行了。那么面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难度大不大呢?
往年北大都是笔试通过后,还需要面试才能正式入学,查了一下,这个面试通过率差不多能达到90%。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数据是很稳定的,每年差不多笔试通过200人左右,然后面试录取170人左右。
3、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知名的学府,为什么会推出外籍留学生免笔试这样的政策呢?要知道,这种政策被报道出来后?在网上的负面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想上清华北大难度极大的普通中国人来说,肯定会觉得很不公平。
我分析,主要是出于这几个原因。
首要,实现2049年中国成为“寰球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这个宏观计划。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曾表示,2049年,中国将成为寰球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站立在寰球中心,引领寰球教育发展,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寰球的标准。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我们对于外国留学生出台了较为友好宽松的政策,比如较低的学费和奖学金,各类方便的福利政策。清华和北大的免笔试政策也是此类。
第二,与国际接轨。
韩国的当先大学在刷掉大量韩国考生的同时,部分中国学生却都能进去;还有这几年在走国际化路线的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也大批录取了中国学生。搞得日本人心里很不平衡,《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日本知名大学充斥中国高考失败者。”
但这些学校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外籍学生可以缴纳比本国学生高昂的学费,然后是通过引进一些国际学生,增加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果把学校当成一家企业来看,在开发新市场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补贴,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第三,免笔试不代表没有门槛。
尽管没有笔试,但面试也是有淘汰率的。前面说了,200个人也平均要淘汰30人左右。
北大的面试采取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式,10个学生一组对话题进行讨论,考官观察学生的表现,择优录取。
而清华大学在招收国际本科生的要求中,明确指出,“由于大部分课程采用中文教学,因此申请者的汉语水平需要达到HSK五级(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汉语水平较低达到HSK四级也可申请,但需在入学后一年内达到HSK五级(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否则取消就读资格。”
第四,不是所有外籍留学生都具备免考上清华北大的资格。
想要以外籍留学生(华侨生)的身份上清华北大,除了有外国绿卡和护照之外,还需要满足国外居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