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洲的疫情已处于全球控制得很好的国家行列之中,日增长病例都局限在两位数。截至4月18日晚,全澳总病例数为6567,病例总数从开始的全球排名十几位降为目前的第34位。澳洲抗疫胜利在望!
悉尼的4月,正值仲秋,枫叶红了。往年这个时候,华人朋友常常成群结队去蓝山等地观赏枫红。
今年不同了,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宅家禁足,不方便出游,可惜那些美丽的景致遭受到从未有过的冷落。
不能出门观赏枫红,我在自家后院欣赏紫苏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喜欢紫苏。一个朋友送给我一些紫苏种子,我把它洒播在地里。这家伙很贱,不需多少肥料,无需怎么打理,给它一片土,洒上一点水,它就蓬勃而发,静默向上,直至郁郁苍苍。紫苏红或许不懂夕阳里的沧桑,或许不解人间的美妙,它只是吸收母体的营养和阳光雨露而茁壮成长。
那绿中带紫、紫中透红的色彩浸透了菜园,在暮色的映衬下显得缠绵婉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紫苏,别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唐紫苏、皱叶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本身具有特异的芳香。茎圆形,叶子卵形。紫苏原产中国,现在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紫苏的药用价值最早载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一书。李时珍说:“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叶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紫苏的叶子里含有叶绿素和红色的花青素。如果花青素沉积、叶绿素分解和消失,紫苏的叶子就会发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枫叶在仲秋4月泛红,紫苏叶也是在这个时节发红。
人们赞美大红大紫的枫叶,是因为它长在高大的枫树上,艳丽夺目。可相对矮小的紫苏长在农家地里,或被人们“后院藏娇”,与枫叶相比太不起眼了。因此,很少有人赞美紫苏红。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枫叶是金秋的符号,紫苏何尝不是?
不知从何时起,瑟瑟秋风吹落了桉树的叶子,藏着深沉的底蕴,伴着风的回响,我栽种的紫苏进入了成熟期,紫苏叶红了!
紫苏叶红,浸透着阳光,它不像枫叶那样艳丽、娇美和高扬,它低调、内敛、深沉。那一株株飘柔的丰姿,是我心中对美的向往,亦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是秋天特有的风情和韵律,它卵形的叶片,像一颗火热的心,包含对土地深沉的爱,对尘世醉人的情。它色泽深红,带着阳光的气息,火热而浪漫,映衬着云蒸霞蔚,染红了我的小小菜园这一方寰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紫苏红给我带来美的享受,也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
我首要次认识紫苏,还是在少年时期。那年初夏,一个周日的上午,母亲买了几斤黄鳝,准备中餐吃。她叫我到后院扯几根紫苏来。原来,父母亲在自家后院一小块土里种了一些蔬菜和紫苏。我跑到后院,不认识紫苏是什么样子?又跑回厨房问母亲,她从菜篮里翻出一根紫苏叫我仔细看看。我记住了紫苏的特征,跑到后院又找了一遍, 在一片辣椒后面发现了几株紫苏,而且叶子都发红了。我一脚踹过去,不小心将一株痩弱的紫苏茎杆踩倒了,没想到这种植物像一个生病的老人,虚弱不堪。我按母亲的指示,摘了几片大一点的叶子,有红的、紫的、绿的,一块交给母亲。
只见母亲将紫苏叶洗干净,用小盘装上,说煮鳝鱼的时候放上紫苏叶,腥味就没有了,而且会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果然,中餐我们吃上母亲煮的鳝鱼,闻不到平日鱼类菜肴的腥气,吃起来口感格外清香鲜嫩。
母亲还经常做一些紫苏煎黄瓜、紫苏煮活鱼、凉拌紫苏叶、紫苏炒鸡蛋、紫苏排骨等菜肴给我们吃,菜肴中透出紫苏那股特殊的清香,清爽上口,尤其是菜肴里藏有母亲的辛劳,含有妈妈的味道,吃起来更觉营养甜蜜。这一切,成为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父亲煮面,也喜欢放几片紫苏叶,说它有发汗散寒、行气解毒、消痰止咳的作用。少年懵懂的我,哪知道紫苏这不起眼的植物,居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自那时起,紫苏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喜欢上了紫苏,见到紫苏,都忍不住上前去看一看,闻一闻。尤其是那发红的紫苏叶,在我看来可与枫叶媲美,非常可爱。
上世纪七十年代,下乡当知青时,生产队分给我们知青组几块菜地。我亲手种上了几株紫苏,煎鱼烧肉煮面都摘几片紫苏叶放上,味道香美。夏季双抢时泡上一壶紫苏茶,还可以清热解暑。
农民兄弟告诉我,紫苏全身都是宝,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止咳的功效;紫苏子可下气消痰、润肺;紫苏梗能和胃降气,治疗胃气上逆。有一年冬天,我感冒了,周身酸痛、流鼻涕,生产队长用干紫苏叶熬汤给我喝,很快就缓解了症状。
花开花落,岁月如梭。不觉几十年过去,我已进入人生暮年。
抚今追昔,多少往事成烟云?多少花红已流离?我早已远离青春骚动的年代和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虽然日渐苍老,却常常以一个年轻人的心态,去欣赏缤纷美丽的大自然,去体察纷繁复杂的万千寰球。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当年,唐后主李煜身处山河破碎、物是人非的悲凉情境,表现出对枫红情有独钟。如果把词中的“相思枫叶丹”换成“相思紫苏红”,似乎可以表达我在数十载人生旅途中对紫苏红难以忘怀的情愫。无论身在何处,都忘不了紫苏,忘不了那美丽而又深沉的紫苏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下正值疫情流行,停止了一切非必要的社会活动,宅在家里,打理后院的时间多了,守望紫苏红的时间也多了。
那天早晨,我走进菜园,看到我心爱的紫苏叶一片片无奈地离开植株母体,纷纷掉在泥土里,相互紧挨着,仿佛在相互慰藉,也许它们都知道大家都将长眠于此,最终化为尘土,归于大地。
我捡起几片紫苏叶捧在手中,仔细端详着,这么多年了,我忽然觉得,紫苏,像陪伴我人生的一个精灵。从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在我平凡而充实的人生旅途中,都有紫苏,都有紫苏红,它追踪我前行的足迹,飘忽在我的岁月长河里,渲染我生活的多姿多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凝望着这一片片随风而逝、烙印着季节痕迹的紫苏叶,悄然、寂静,不免有一丝悲怆和凄怨的情怀。我真得舍不得这些美丽的紫苏红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我的眼中,消失在这个万物共存的尘世中。
突然,一阵清风袭来,卷起几片紫苏红打着旋儿到了半空中,它们随风曼舞的姿态显出几分轻盈、优雅。不一会,缓缓飘落到一颗大树下,和树下已有的黄的、绿的、紫色的树叶相互搭配,组成一个色彩斑斓的图案。这或许就是大自然的生花妙笔!或许是我亲手栽培的紫苏红的生命绝唱!
在这金秋时节,尤其是大疫当前,我惟愿这心爱的紫苏红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