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云南首富分钱暴露国籍
2020年3月17日,中国的上市公司恩捷发布了2019年的财报,去年一年共赚了8.5亿。赚钱了就要分,这次拿出了一个亿来分钱,皆大欢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家族的国籍。
这就是实际控制恩捷公司的李晓明家族,身为云南首富,李晓明家族6个主要成员里,除了弟弟李晓华只拿了美国绿卡保留了中国国籍以外,李晓明自己和妻子马燕、女儿Sherry Lee、弟媳Yanyang Hui、Jerry Yang Li全部都是美国国籍。
在刚刚公布的2020年胡润富豪榜上,李晓明家族以130亿元的资产排名中国第291位,云南首位。
尽管李晓明不是首要次坐上云南首富这个位置了,但是他为人低调,闷声发财,江湖上关于他的故事一直非常稀少,但就是在他网络上仅有的“蛛丝马迹”,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企业家的财富故事。
李晓明,1958年出生。1978年,他20岁,考上了大学,学习材料专业,成为了这位普通人家孩子一生的转折点。如果不是因为“十年动荡”耽误了几千万像李晓明这样的学子,他们上大学的年纪应该要提前两三年。
但在那个时候能够考入大学的孩子,都是学霸中的学霸,“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是虚言,一个大学生后面跟着的是几千个文盲。中国所有领域都受到“十年运动”的重创,扫盲运动也几乎中断,国家文化状态之惨烈,一至于斯。
高考成为了全中国最公平的选拔机制,李晓明从中脱颖而出,紧紧抓住了这根向上跃迁的绳子。
1982年,刚毕业的李晓明顶着“天之骄子”的名号,被分配到了昆明材料研究所工作。百废待兴的中国,在这样的专业领域更是人才急需,到研究所两年,李晓明就当上了副所长。
此后的人生李晓明一帆风顺,上天也对他颇多青睐。1989年,他被公派到美国留学深造,进入盛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1992年毕业后,他进入美国Inteplast公司任技术部经理职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96年,带着海归技术大牛的光环,李晓明回国创业,在云南老家,他创办了云南红塔塑胶集团。这个红塔塑胶和大名鼎鼎的红塔集团并不是子母公司的关系,而是李晓明独自创立的企业,但是在业务上却和红塔集团是上下游的关系。红塔塑胶集团专门生产香烟包装薄膜,客户中就有红塔集团,还有云南一众的烟草企业。
不要小看包装薄膜这几分钱的生意,中国烟草市场巨大,云南又是烟草工业重镇,这种小生意硬是被李晓明做到了营业额上亿。
在包装印刷领域深耕了20年,2016年,李晓明带着他的另一家公司云南玉溪创新彩印,登陆深交所,2018年,他又收购了重组了恩捷新材料公司,股价一路高歌,上涨的数据曲线如同他顺风顺水的人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
哪管身后叫骂喧天
时势造英雄。
李晓明是40年财富浪潮下逆袭的财富英雄。而当这样的财富英雄功成名就之后,往往都会面临一个艰难的十字路口,他们需要作出选择,他们清楚自己能得到什么,也更清楚自己将失去什么。
这种艰难的选择似乎只有大陆的企业家需要去面对。
一方面,他们要把家人子女送到海外,甚至更改自己和家人的国籍,一方面,他们又要时刻标榜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怀,就算“洋装穿在身,依然中国心”。但他们也清楚,一旦更改国籍这件事被曝光了,那说再多也无法挽回普通民众对他们的冷嘲热讽。
“赚钱就跑了呗”;“说再多也是个外国人”;“都做外国人了就不要来中国赚钱了……”
相比之下,中国港、澳地区的企业家们却没有这样的苦恼。
2017年,有人问李嘉诚是不是拿了外国护照,他很坦然的面对镜头,说:“是啊,这不稀奇的啊,我业务在十几个国家,当然是哪个国家的护照方便就用哪个啊”。
而在香港,几乎没有人会说李嘉诚不是中国人。香港人会骂李嘉诚黑心、搞得大家买不起屋、地产霸权等等,但不会有人说他拿了外国护照而冷嘲热讽。
包括李嘉诚本人,都对自己一直都是中国人这件事没得丝毫的商量。在当初“别让李嘉诚跑了”这种叫骂最为喧嚣的时候,李嘉诚回复了一封信,其中有:我的生意或许部分不在中国,但是我的心一直在这里,根依旧扎在这里。我是潮汕人,也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也是加拿大籍,最终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我的祖国,我也爱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我的爱真挚而深沉,和你一样。李嘉诚不会跑,也不愿跑,更跑不了。这是我的真心话,也是我的誓言。
写这封信时李嘉诚年过90,数次就医手术,已看到人生的尽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而喊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人,摇旗呐喊者正是居住在北京的“智库学者”罗天昊,旗子后面是大陆众多网友。
作为妇孺皆知的富豪,李嘉诚也是不得不回应,而更多的像李晓明这样闷声发财的人,他们默默地拿着外国绿卡,更换护照,在“别让李嘉诚跑了”这种喧天的声讨中全身而退,深藏功与名。
3、
商人为什么要"跑"?
商人为什么要“跑”?这个问题可能比“钱学森之问”更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