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蜗居四口人! 破屋变婚房! 设计师爆改"鸽子房", 网友: 我只想知道多少钱

来自:澳洲第一传媒 0 0 2019-10-01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发起一个问题:在上海的最中心淮海路上有一套房子是怎样的体验?我相信回答中有90%都会提到“羡慕”、“富人”这些词语,但如果这个房子只有11㎡,还会有人羡慕吗?很多人会问11㎡的房子能住下人吗,小城君要告诉你,能住,而且还能住下4个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迷你之家
Mini house


淮海中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相比较南京东路所代表的时尚摩登,

淮海中路更具有上海品味和腔调。

2.2公里的街上花园洋房林立,

最有名的思南公馆也坐落于此。

然而典雅浪漫的洋房深处,

却隐藏着这样一番心酸景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90后社工小黄的家,

是这丛花园洋房林中的一小间。

一大早,

妈妈端着痰盂踩着90度的木梯艰难下楼 ,

爸爸在低矮的阁楼卧室里猫着腰往出爬,

一不小心就撞上了钉在头顶木板上的钉子,

瞬间血涌而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小黄带女友回家见父母,

屋里完全没有落脚的地儿,

即便穿着小短裙不方便爬梯子,

女友也只能硬着头皮钻到卧室里待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房子,房产证上登记的面积只有11㎡,小黄一家三口已经在此居住了快30年。

 

11平的“鸽子窝”,本来面积就已经够小了,结构上还不是方方正正的,整个房子是由两个直角梯形组成的,屋顶是坡形的,较高处有5.1米,较低处只有3.1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小黄一家自己隔了一层楼板,把房子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卧室,下层是厨房和卫生间。

 

楼板靠近墙边的地方留了两个个半平米的小窗口,下边直直的支了两把木梯,这是全家人每天进出卧室的必经之路。

 

年纪大了晚上上厕所不方便,黄妈每晚睡前都得带着痰盂桶爬楼梯,都9012年了早上还得倒尿盆,这事讲出来还真是有点难以开口。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家里小,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首先东西是确实不够放的,一到换季的时候,他们一家就得把不穿的衣服打包,送回崇明乡下老家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东西已经尽可能的减少了,但房子里还是拥挤的很。

 

狭小的厨房只能容纳一个人,妈妈做饭的时候,父子俩想帮帮忙都没地儿站;客厅更像是个摆设,虽然放着一个电视,但是要想看还得把角落里的躺椅搬出来,否则就只能站着。

 

因为地方小,一家人基本不会坐在一起聊天,儿子一回家就爬回自己的房间,好给爸妈腾出空间活动。但卧室也不宽敞,一张床一张桌子就已经占去了四分之三的空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然高度勉强能让1米78的小黄站直身子,但躺下来的时候就必须蜷缩起来了。阁楼的宽度只有1.8米,根本伸不开腿。床架是直接焊死在墙上的,上边搭了一个木板当床板,躺上去硬的要命。

 

而这还是爸妈特意留给孩子的全家面积较大的一块地方。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除了拥挤,因为年久失修,房子的地板、墙壁、屋顶都出现了问题,墙皮因为受潮早已掉落的所剩无几,地板、屋顶也开始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这个原本三个人住就很不便的“鸽子窝”,现在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儿子小黄的婚房也必须安置于此。

 

让女友跟着自己在如此逼仄又老旧的房子里生活,小黄很是过意不去,“她一开始以为我是住在这样的花园洋房里,然后到了实际的地方才发现……我们家很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也想过出去租房子住,但父母不同意,小黄只是一个社区工作者,要是租房子住每个月的工资基本就都给房东了,“以后有了孩子经济负担更吃不消,就这样一家人在一起挤挤蛮好的。”

 

既不想搬家离开爸妈,又想让女友能有住进“花园洋房”的体验,思来想去,小黄只有一种办法——向《梦想改造家》求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梦想改造家》是小城君一直在追的综艺,从首要季到第五季,5年时间他们已经帮助改造了近百户家庭的房子。

 

不管是大房子还是小房子,经过设计师鬼斧神工版的修改之后完全改头换面,哪怕好几年过去,还时常会有陌生人上门参观。

 

其中最让小城君印象深刻的,还要属这位每一季都有参与的“空间魔法师”史南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身为“空间魔法师”,史南桥最擅长的就是小户型、奇葩户型的改造,将人与空间的关系发挥到奢贵。

 

比如首要季的“风景里的家”,上海城隍庙附近破败阴暗逼仄的老房子,经他一改变成了三室三卫的宽敞豪宅。

 

三代同堂,又各自有一方小天地,原本导致老人失足离世的危险楼梯,成了串联起祖孙三代亲情的纽带。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风景里的家”改造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风景里的家”改造后

 

第二季“馄饨铺里的家”,二十多平的老屋不仅要做馄饨生意,还要担负起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以及他们的女儿、外孙,一共四人的起居。


空间的不足让这个“家”丧失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毫无隐私可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馄饨铺里的家”改造前

 

虽改造难度巨大,但史南桥还是交出了一份“商住两用”两全其美的方案,一楼是后厨,二楼是餐厅,三楼是卧室,各个空间有所区隔又相互融合。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馄饨铺里的家”改造后

 

比如一块简单的升降板,放下来是外孙的床,升起来就成了馄饨店的餐桌;客人坐的椅子,盖子掀起来就是储物盒,椅子拼起来就是一张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馄饨铺里的家”改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