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鲸眼看着立秋已经过去一周了,可全国的气温还是那样咄咄逼人,居高不下。炎热的天气下大家纷纷有自己独门的解招,西瓜冷饮冰棒那是必不可少的,凉拌菜也是餐食上的消暑必备。
大家经常会听说食物中毒的新闻,同样这个暑假又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令人心痛的悲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位年仅7岁的小女孩由于误食了一盆变质的黑木耳而永远的离开人世,留下的是给亲人们的无尽的怀念与悔恨。
黑木耳造成的意外事件远远不是个例,就在上个月26号晚上,住在杭州的张先生被家属扶进西溪医院急诊抢救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记者了解到,正躺在ICU的这位张先生今年40岁,平常工作的缘由没有跟家人一起住,其实早在前一日之内他就感到身体不适,有恶心、呕吐甚至小便解不出来的异常情况。
但他觉得应该不是大事就一直熬到第二天晚上,到真正不对劲时才打电话给家人,送至医院紧急就医。
接诊的是崔医生,据他回忆当晚患者那时状态极差,刚到院那会还能简单的对答,随后便完全失去了意识休克了过去。
崔医生马上为张先生进行检查并请急重症科大夫一起会诊。不久张先生的检验报告出来了,果然很严重,报告显示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在仔细看过报崔医生告后又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后觉得情况特殊,急忙询问家属,张先生最近是否吃了特殊药物或其他东西。
据悉,张先生近段时间应该没有吃过任何药物,但是前一日之内晚餐吃了凉拌黑木耳和炒青菜,所以问题应该就出自于此。
家属们分析后纷纷认为是蔬菜没洗干净才导致身体出现异常,但崔医生听完后却做出了自己专业的判断。
原来张先生是吃了隔夜的黑木耳从而导致“米酵菌酸”中毒,这可大意不得,一旦错过治疗时机便不堪设想。
于是张先生立即被送至ICU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总算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事实上,黑木耳中毒事件在我国暑期近年连续频发,不过依然没有引起大众们的注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年7月在福州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年仅28岁毕雪因为吃了一碗泡了两天的黑木耳而陷入昏迷,依次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的症状。
16年7月,温州董先生和毕女士夫妻俩吃了木耳炒鸡蛋中毒。鉴于董先生只尝了几口故症状教轻,没造成大碍。
但老婆毕女士就没这么幸运了,中毒较深的她先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后逐渐发展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抢救。
没有被新闻报道的类似悲剧还有很多,为何解暑美味的黑木耳会变成死亡率50%的“毒药”?上文提到的黑木耳中罪魁祸首“米酵菌酸”到底是从何作祟化为无形的夺命杀手?
小鲸先来给大家重点科普一下米酵菌酸,这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木耳等食物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另外,生活中常见的糯米面汤圆、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都含有此菌,所以千万记住这类食物变质后立即处理扔掉,不能误食。
我们如若遇到这些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医院的数据表明米酵菌酸病死率高达50%以上。
欢迎各位扩散转发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不要再因为生活常识问题导致食物中毒白白失去一条生命。
收关小鲸还是得说一嘴,话从口出,病从口入,凡是往嘴里吃的食物一定要上心才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