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密印寺(一)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9-07-22

有好几年没去宁乡沩山密印寺了。那天,风和日丽,我们几个朋友相约,重访了遐迩闻名的密印寺。一来想往宁乡大沩山深处走走,呼吸大山的新鲜空气,洗涤一下久居城市,被雾霾污染的尘肺。二来想瞻仰密印寺,重温那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和意味深长的历史故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密印寺位于沩山毗庐峰下。沩山自古有“大沩凌云”之壮观。“衡岳之下,山之大者数十,而沩最著”。从清代盛名学者陶汝鼐的评价中可见沩山名气之大。车辆穿行在层峦叠嶂,山路回环的沩山,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千山万水朝沩山,人在沩山不见山”的意境。

密印寺,素有湖南“小西藏”之称,是中国禅宗五派之一沩仰宗的祖庭,其宗风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在佛教领域有着厚重的历史地位,影响远及日本和东南亚。其地理位置特别,在海拔千米的沩山中部,群山团拥,自然形成一个偌大的山中盆地。密印寺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坐落在莲花之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密印,指印度向中国传入佛教密宗。密印寺始建于公元807年,寺名取自佛教禅宗的“密传心印”。开山祖师为唐代高僧灵祐禅师,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密印寺山门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是密印寺法派渊源的揭示。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传说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声震山野。

沩山自古以来是禅门圣地,是沩仰宗的发源地之一,沩仰宗即是沩山灵佑、仰山慧寂二人命名。灵佑去沩山还有这样的传说,灵佑23岁便到了江西,为百丈怀海上首弟子。据称,唐朝是佛教的昌盛时期,盛名风水大家司马头陀云游至宁乡境内,见沩山峰峦奇伟,秀木茂密,是一福地,便上江西百丈山告知百丈禅师。他在湖南得一山,名大沩,是一个千五百人道场的知识所居之处,当时灵佑正在怀海旁边,头陀昙即指灵佑说:“此为大沩山主人也。”当晚,怀海对灵佑说:“沩山是学佛修性之地,你应到那里去继承和发扬我的禅宗传统,广度后学。这样灵佑便遵师命去了沩山。当时沩山是一片深山老林,人烟稀少,兽类杂聚,出没无常,灵佑生活无依,每日依靠采集野果度日。后民众得知,前来归依,日久人众,并修建屋宇,遂建寺院。到唐武宗会昌初年,沩山已是佛事圣地,灵佑名气大震。后经宰相裴休(791—864)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遂使密印禅寺成为禅宗五派之首沩仰宗祖庭。灵佑门下,最多达1600多人。灵佑归寂佛国于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其大弟子慧寂(807—883)后传道仰山,与灵佑同创沩仰宗。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万佛殿)、后殿、配殿、禅堂、祖堂等,占地共9000多平方米。山门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中为拱形大门;大殿面对警策殿的门上也有块“万佛殿”牌匾,为蒋中正所题。警策殿里面收藏着灵佑所著的《沩山警策》,它与《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合称“佛祖三经”,影响深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千年密印寺的繁盛、万佛灵山的辉煌,造就着沩山文化沃土。沩山不仅在佛教领域有着无出其右地位,而且在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非一般寺庙所及。古代名人,遗迹尚存,革命先辈,故居依旧。灵祐开山之后先后迎来了刘长卿、王维、李商隐、徐谊,朱熹、陆游、陶汝鼐众多文人墨客。还有密印寺开山鼻祖灵祐肉身塔、唐相国裴休墓、宋时的抗金名将张浚、大理学家张栻均归葬沩山,更显经典不朽。这里还是唐代诗僧齐已、宋代状元易祓的降生地。后世伟人毛泽东、刘少奇等曾慕名登临,成了千古美谈。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国司法制度奠基人谢觉哉故居、辛亥革命烈士何南薰墓等都离寺庙不远。经典传说白蛇传中的法海,便是在密印寺出家。法海,俗名裴文德,系唐朝相国裴休的次子,当年代替皇子在密印寺出家,三年后离开密印寺赴杭州修行。密印寺高僧辈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8任佛教协会会长有5任出自密印寺,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法师是沩仰宗嫡传弟子。

     (未完待续)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