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儿创外语相声,当相声遇见“歪果仁

来自:欧时大参 0 0 2019-07-21

“一个刚果人居然知道《打渔杀家》,这对中国文化得有多了解啊?”在 798 艺术区一家书店的 舞台上,日本人西田聪夸张地称 赞着他的搭档——来自刚果(布)的欧阳颂,台下观众虽然肤色各异,但都被这句话逗乐了。这是 前不久“相声遇见歪果仁”演出中的一个场景,而这段话则是由中国相声演员闫佳宝为他们设计的。他也是“相声遇见歪果仁” 这个品牌的发起人之一。 

 

向寰球传播中国式幽默


闫佳宝出身戏曲世家,八岁开始学习相声。大四的时候,闫佳宝跟随孔子学院去国外进行巡展巡演。在他看来,面对国外观众,穿大褂儿说传统相声,“就像是汉服展示,失去了说相声的意义。”他转念一想,自己会说英语, 而搭档张骥又是德语专业,干脆用外语说相声得了。 


他们找到北外的专家研究调整剧本,拼凑了一些传统相声的小段,用英语和德语说。“东西方幽默不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要能够找到那个共同的密码才行。”闫佳宝说。从 2012 年到现在,每年他们都会跟随孔子学院去国外演 出,每一次都有进步,“2017 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音乐宫说了一段《艺术漫谈》,那时已经像在国内用中文说相声一样,观众可以无时差地 笑出来。” 


在闫佳宝看来,中国相声用英语演出并不突兀,“侯宝林先生非常盛名的《醉酒》就是来自一个英语笑话,侯大师用中国相声技巧表演出来就很经典,如今我们也可以逆向向外国人传播中国相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闫佳宝(中),乌克兰人耶果(左),中俄混血儿缇娜(右)


让“歪果仁”说相声更有趣


近几年闫佳宝主要和乌克兰人耶果、中俄混血儿缇娜一起说相声。他希望能有一个平台让自己和搭档们更自如地演出,是他决定打造“相声遇见歪果仁”品牌的主要原因。虽然刚刚26岁, 闫佳宝已经有了几个外国徒弟。 


“相声遇见歪果仁”的演出中, 闫佳宝会提高对演员的要求,也会根据他们各自特点插入一些“包袱”。比如自己的搭档缇娜是中俄混血儿,他就会给她安排大段的贯口 ;在欧阳颂和西田聪演出的 《论捧逗》中,他会特别强调欧阳 颂居然知道《打渔杀家》这出戏。 


“相声遇见歪果仁”已颇有影响力。闫佳宝认为,这个平台最 重要的不是一场表演能挣多少钱, 而是有一个平台能让大家知道有 一群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转自北京日报/作者:牛春梅)


编辑:任悦


下载移动客户端,更多精彩资讯指尖尽掌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