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家长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日趋重视。这本是件好事,但也让培训市场迅速膨胀。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家长们对外教的需求,也从以往单纯的语言类培训,延伸到了体育、美术、科学等“素质教育”课程。陈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幼儿园中班,她给女儿选择的暑期培训课程是少儿橄榄球和少儿英语戏剧,都是有外教参与教学的。她说,“全外教”的暑期培训阵容看似巧合,其实有她自己的考量。“和理念、教法更注重兴趣培养的外教相比,绝大多数的中教‘成绩驱动、技术驱动’,教学奔着考级考证去。再者,像橄榄球这样起源于国外的运动,可能还是更熟悉这项运动的当地人来教更合适。”
像陈女士这样的“看重素质培养”家长不在少数。在暑假的各类体育场馆内,更是随处可见外教的身影,有教网球的,教足球,教橄榄球等。培训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如果说,英语外教的市场还算透明,比如,一对一的线上收费在25分钟150元左右、线下教学约1小时500元,那么,素质类“外教”的收费则更混乱,一节一对一的培训课收费从每小时300元到上千元不等,有些所谓的STEM课程里外教带着孩子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一日之内收费就要上千元。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培训机构还会“看人下菜碟”,对有经济实力的学员会“忽悠”充值买课,一买就是上万元。
“家长需求旺盛,让大家涌入这个市场抢占蛋糕。”遥顺青少年高尔夫学院创始人宓遥说,即便所有在上海的外国人暑假出来当外教,可能也满足不了上海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对家长而言,体育的入门兴趣教学,教师资质没那么容易鉴别。就拿足球为例,培训市场里业余爱好者当足球教练的中国人也不在少数,那为何不试试体育项目‘原产地’的外教,还能顺便练练英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外语教育被称为“蓝海市场”,但是,市场一大就难免鱼龙混杂。英孚教育属于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教育机构,尚且爆出“毒外教”事件,更多小机构、小工作室中数不清的外教资质又如何保障?国家外国专家局曾发布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外国人已达40余万。然而,业内人士坦言,大多数机构对外教的“无证上岗”,其实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利益驱动下企业的录用标准是降低的。
“一方面,双语教学备受追捧,不少家长迷信外教,导致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正规的‘上岗证’办理,难度非常高。”一所双语幼儿园负责招聘的老师告诉记者,不少外教都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来招聘的,但作为招聘者其实有时候也很难审核外教的资质,也只能靠查看“工作许可证”“学历证明”以及试课时候的教育经验来判断。“其实,上海有不少从事外教招聘服务的机构,但绝大多数属于小型机构甚至个人。其中,大部分只负责推荐外教,对后续外教工作并不负责。”
2017年,人社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的通知》。《通知》规定,当外教必须取得工作许可证,外教属于B类外国专业人才,原则上应从事其母语国母语教学,并取得大学学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2年以上语言教育工作经历,其中,取得教育类、语言类或师范类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或取得所在国教师资格证书或取得符合要求的国际语言教学证书的,可免除工作经历要求。一家外教中介机构负责人透露,学历和工作经验证明,往往成为外教办证过程中的“拦路虎”。“工作许可的申请,要经过网上申请、区级审批、市级审批和国家审批一整套流程,一般需要一到两个月。办证费用在5000元左右。”
记者昨天致电沪上一家外教招聘中介咨询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保证,由于熟悉政策的多变性以及和政府相关部门关系良好,因此,外教的签证成功比例其实很高,招聘者无需担忧;如若办理不了,也会有挂靠等其他方式来保证签证通过率。在高“准入门槛”下,一些不合规的暗箱操作就应运而生,有的明知外教资质不合规,但迫于需求就让这些“南郭先生”上岗,有的则伪造外教信息和证书。
“在培训机构上了一年课,总共换了三个外教了。”王先生的儿子下半年要进入小学就读,他曾经和机构抗议过外教更换太频繁的问题,但是迟迟未能解决。一气之下,他索性和小区邻居一起请了一位外教,在小区会所上课。他说,外教是俄罗斯人,但是在一家双语幼儿园当老师,暑假上课算是兼职。“和外面的培训机构相比,费用还便宜一些。”
曾带儿子考察了三四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卢女士则说,在机构转了一圈,不仅外教的教育能力存疑,工作也很不稳定。“有家机构里,我们相中的试课老师,等到去报名时已经离职了。有的机构则是‘挂羊头卖狗肉’,试课的金牌老师就那么几个,和可供选择的外教水平差异挺大的。”
外教流动性高,是机构的师资“痛点”。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透露,外教也有自己的小圈子,比如,英美籍、俄罗斯籍、菲律宾籍。“其实,外教的圈子并不大,基本上招聘也是通过相互拉人的方式。他们相互之间有信息沟通,也会在机构间跳来跳去。近年来,薪酬愈发水涨船高,也让部分外教跳槽更为频繁。”
除此之外,对外教入职后的管理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大多数机构对外教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上,但是,行业普遍缺乏对外国员工的有效管理,加上外教的优越感等特点,对于外教教学之外的管理处于“空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