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0月,应浏阳市教育局之邀,我给他们举办的一个培训班讲课。下午,市教育局负责同志陪同我参观了浏阳一中,见识匪浅。
浏阳一中坐落在美丽的浏阳河畔,是一所历史悠久、盛名远扬的高级中学。学校创办于1929年,始称“浏阳公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确定以浏阳文庙作为固定校址。1955年更名为“湖南省浏阳县首要中学”;1963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走近校门,大门口矗立的石牌上是胡耀邦题写的“湖南省浏阳首要中学”校名。进了校门,感觉环境优美,底蕴深厚。校园内古樟掩映,葱郁苍劲,见证着万千学子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壮大。亭台楼阁,景致迷人;流连在校园中,清风习习,沁人心脾,鸟语声声,怡然自乐。学校依山而建,青山翠绿,曲径通幽,聚山水之秀,钟人文之气,是理想的治学育人、求学成才之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办学80多年来,先后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各类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生源。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开国上将杨勇、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才曾就读于此。看来,真是“名校出名人”啊!一中校友遍布寰球各地,他们的辉煌成就和突出贡献铸就了母校的辉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校园里有2个盛名建筑,即浏阳文庙和浏阳算学馆。浏阳文庙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精巧、布局完美、保存完整,被称为江南首要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浏阳算学馆为谭嗣同、唐才常1897年创办,主要宗旨是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也是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参观。留点遗憾,下次再来弥补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重点关注的是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小学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体系的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国据说有近30万所中小学图书馆),作用不可小视。
走近浏阳一中图书馆,大门口的对联写道:”扬帆学海心装古今中外,举步书山手握日月星辰”,对仗工整,意味深长。图书馆为独立建筑,矗立在一个小山坡上,面积6000多平米,五层建筑,其中一楼、四楼为报刊阅览室,二、三楼为书库,五楼为电子阅览室。一楼阅览室主要是各学科类的报纸,军事、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杂志,以及2005年后的过刊。其中现刊与报纸只供阅览,过刊可外借,借期为两星期。四楼阅览室主要是各学科类及阅读性较强的综合性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常见的大报及语文类方面的报纸,此外还配有08年上半年的过刊等。馆藏图书10多万册,年订期刊300多种,电子阅览室座位120个,正式员工9人,有专职馆长。陪同参观的教育局负责人告诉我,这是全市很好的中学图书馆。我想,如果全国的中小学图书馆都达到浏阳一中图书馆的规模和水平,那对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办好第二课堂和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无疑是一个有力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