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大IP花木兰这几天在国内外都刷屏了,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首部预告片于昨晚在全球发布。
《花木兰》预告▼
预告一发布,在Twitter上#Mulan是讨论度较高的一个话题,可见外国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度。
原图:Twitter
对于这部预告片,很多外国网友给出好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Twitter
“哇,《花木兰》的首部预告片发布了。看起来真的很棒!刘亦菲真是slay全场!”
天仙姐姐在电影选角色之时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不过这次预告片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国内的社交媒体上也掀起了热烈的讨论,预告一发布,关于花木兰的几个话题都一直在热搜霸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微博
当然了,这支预告片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上也掀起了不小的争议。国外网友们纠结的点主要在于原版动画中经典人物——木须龙(Mushu)在电影中消失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Twitter
木须龙是动画版《花木兰》中的一个配角。木须龙是一只满嘴跑火车又有些傲娇的中国龙。这只龙自称是花木兰的保镖。
原图:Twitter
对于木须龙这个角色在真人版《花木兰》中的缺席,外国网友们相当失望了。
原图:Twitter
“相信每个人发现真人版《花木兰》中没有木须龙这个角色后都是相当失望的吧。”
还有网友调侃说木须龙应该是去度假了,所以才缺席了这次电影拍摄的工作。
原图:Twitter
日本艺妓风的花木兰?
而国内网友们的槽点大多是聚焦在两个问题上,一个就是预告中疑似日本艺妓风格的妆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网友觉得这个疑似日本艺妓风格的妆容非常对不起刘天仙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微博
外国网友们则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花木兰要把华为的logo画在额头上。
原图:ins
看着确实有点像华为的logo。
原图:花木兰
事实上,这个妆容是来自于南北朝的额黄妆。在《木兰诗》里面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描述,所以花木兰额头上的黄色便是花黄,眉心则是花钿。
额黄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微博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盛行,举国上下礼佛,大江南北广开石窟,掀起了崇佛的热潮。
然后一些爱美又比较前卫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于是充分发挥美妆界的“仿妆”能力,便将自己的额头涂染成黄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涂染额黄的风俗。
额黄妆灵感来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微博
据记载“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所以南北朝的最fashion的就是这样的妆容。
原图:《北齐校书图》
《北齐校书图》中的妇女,眉骨上部都涂有淡黄的粉质,由下而上,至发际处渐渐消失,是这种面妆的遗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国家宝藏
唐朝女子也继承了南北朝涂额黄这一美妆形式,但是唐朝女子是将额头全部涂黄,额头从上到下都是非常亮的黄色。如唐朝裴虔馀诗“满额鹅黄金缕衣”。
所以这电影版里的妆容,即使细节表达有些粗糙,但总体是没大毛病的。如果不懂历史背景,就不会知道什么叫额黄妆。
而对于木兰的对镜贴花黄,网友也纷纷点赞称,剧组还原度非常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微博
当然,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除了对妆容的嫌弃声音外,还有吐槽波浪头,以及演员的。但这些评论也都收获了不少网友赞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微博
不过,花木兰“烫头”的这个梗确实是有点过不去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花木兰是在“土楼”长大的?
在妆容这件事上,好莱坞的朋友们还是努力过了,虽然妆容略微可怕,但是还是有考究过历史的。
电影预告片中出现的“土楼”则被国内网友们疯狂吐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花木兰
电影里的建筑是福建的土楼呀。南北朝可是还没有“土楼”这东西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微博
福建地区在北魏时期都不归北朝拥有,所以再怎么征兵也不会征到那里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baidu旅行
“圆形土楼”是福建或是客家人的固有习俗,但其实土楼最早是由北方传来,原为“坞堡”,是一种防卫性建筑,最早是在王莽天凤年间出现,由于北方爆发饥荒,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富豪人家为求自保,纷纷修建坞堡,后来传到民间才成为土楼。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是,“坞堡”多为方形,与电影里面的圆形土楼并不相同,在造型上就有所差异,所以电影里面可能本意是“坞堡”,却造成土楼。
最关键的是花木兰压根就不是福建人,关于花木兰的故乡,当年也是引起了各大城市的争夺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多个省份开始了疯狂抢夺花木兰故里的争夺战。继商丘虞城被称为“木兰故里”之外又有武汉黄坡、陕西延安也曾宣称自己才是正牌的“木兰故里”。
2005年11月1日河南虞城县申报的“木兰传说”经国家文化部审批入选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而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木兰故里”的争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图:baidu
虞城自古人才辈出,是酿酒鼻祖杜康造酒发祥地、仓颉造字之地,历代诸多名人如司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点和《木兰诗》中的描写还是非常符合的。
豪华演员阵容
《花木兰》真人版电影的演员阵容也相当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