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统计局最近公布了一份新鲜出炉的人口数据,目前估计有700万移民生活在澳洲,其中出生在英格兰的人占据较大比例(占据总人口4%)。
而中国以65万人(2.6%)排在英格兰之后,位居第二,终于超过了印度。
而在这65万人当中,不少走的都是这样的路:留学、移民、定居、接父母来身边。尤其是把父母接到身边来,好像是跨越重洋的收关一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把父母接来国外=不孝?
要不要把父母接来养老? 这对于海外儿女来说一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父母年纪渐长,大部分都需要有人在身边陪伴。之前,网上就流传着一个很火的话题叫做“你移民到了国外 谁给我养老?”
说的一名叫张勇的父亲,10年前,他把自己110平的房子卖掉,换成了70平的小居室,硬是给女儿凑足了学费。因为是女孩自己一个人出国,家里一直担心女孩会不会危险,每天在国内都为女儿操碎了心,提心吊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好不容易学成,却转眼找了个洋女婿,嫁了一个美国人,这让张勇夫妻百般难受。
一方面,网友认为子女到了国外追求幸福生活并没有“不孝”
反观,父母的养儿防老的观点实在过于守旧,父母对于孩子索取太多,养孩子就是为了回报,这种法对女儿实在太不公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相反,也有网友觉得,女儿实在做错了,她出国的时候,拿着父母辛辛苦苦所挣的钱,她享受着中国父母的付出,又想要西方孩子的自由,实在太过份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把父母接来国外=孤立?
把父母接来国外才是最恰当的做法?并不是。
事实上,把父母接来以后,不过是新征程的开始:老去后无法克服的孤独,可能会成为移民子女一生的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最近,澳洲当地媒体就揭露华人老人在澳洲“养老”的真实状况。
西澳,珀斯,澳洲华人社区与长者服务中心厨房内,社工们急急忙忙地为老人们准备家乡菜。所有这些义工身上都印着“Kindness”的字样,他们将亚裔文化的精髓“孝顺”带来了这里。
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老年活动室里麻将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呼啦作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有人见到这画面都会以为,这是个圆满而幸福的场景。然而当义工们缓缓讲述到这些老人的故事时,人们才看清他们背后的孤独。
“他们的子女、孙辈都在家,但没法和他们交流的。文化差异太大了”
“我们只能建议老年人打麻将,打牌,防止老年痴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病房里较大的一位华裔老人,正在和别人下棋。
一位义工介绍到,1995年他作为一名印尼来到这里,之后学习了英语和普通话。
“他们本该学习跳舞,但是这明显不能进行下去,有些老人年纪太大了。只能下棋打麻将了,他们大多数人都很孤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被接到澳洲的常态。
他们放下了自己在国内生活的几十年来到澳洲,这里没有他们平时去娱乐消遣的地方,这里没有他们可以聊天讲话的朋友。
陈太太讲述了她的故事,她来澳2年了,女儿嫁了个洋女婿,她抱怨道:澳洲的思想和做法,和中国的差别太大,自己认为是对的,在澳洲人眼里可能完全是错的。
她觉得,孩子都应该睡硬板床,有利于骨骼生长,而自己的女婿则觉得这是折磨。
这种重重叠叠的文化隔阂,让自己很难受,也有苦说不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许多海外儿女为了让父母24小时都有人照顾,就把父母送到了当地的养老院。
上面提到的华裔社区养老院,老人们只能在一起打麻将,下棋和做饭。可就连这样的情况都是非常豪华的。
在澳洲,华人养老院的数量并不多,大部分华人老人收关只能委屈求全去西式养老院,在这些养老院里,并不会有华人喜欢的娱乐活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加上语言不通,这些老人们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
还有饮食习惯上的不同,让许多老人难以习惯。在西式养老院居住的曾奶奶说,自己过去待过的养老院天天吃土豆泥,自己肠胃根本受不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与外界的分隔、与人的分离...种种因素使得一些老人甚至患上心理疾病,但是却有苦不言,有苦难言。
2018年《老年精神医学国际期刊》刊发研究称:澳大利亚在2000年到2013年之间,有170名老人由于抑郁症在养老院自杀身亡,汉语背景的老年移民有着更高罹患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风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澳大利亚医院和社区养老中心的数据,有50%的老年人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真正遇到心理问题的华人老年移民,却很少社区或医院开口寻求帮助,他们也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心理疾病。
曾经在养老公司工作的人说:“我曾经见过华人老人在养老院整天呆呆地坐着,没什么人和他说话,看了以后非常寒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种情况也会引发悲剧的发生...
在华裔老人群体中,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
其中,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始终有自杀念头。
去年年初,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Joyce Chu)曾率领博士班研究所学生做了全美国首要个针对华裔老人心理忧郁与自杀问题的调查
该调查指出,华裔老人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文化语言挑战,极易造成心理苦闷与忧郁,产生自杀念头及实际自杀率要较其他族裔要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调查指出,华裔老人面对压力时,往往埋在心中,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造成更严重的忧郁症状。
特别是华裔老人因为体弱多病,又往往只能操单一母语,因此非常容易产生孤立与轻生自杀念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闻报道出来之后,立马就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融入是关键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真的把父母接过来了,他们要如何才能快速的融入澳洲的生活呢?
语言,生活习惯,周围环境都是全新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不管是孩子还父母,来到一个不同的国家,学会说他们的语言是生存的最基本技能。很多父母来到澳洲,由于语言不通很难走出去。
对于刚来澳洲的父母,我们还要鼓励他们多参与这些华人组织,让他们找到归属感。比如华人在当地成立的同乡会,跳舞剧团等。
在这些社团里面,他们不仅能彼此关照还能用他们的生活方式来享受澳洲。在熟悉了这边的各种情况后,他们也会更有信心参与当地社团组织的活动,比如一些志愿者的项目。
当父母搬到澳洲来和你一起住的时候,你需要带着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比如周围哪里有购物的地方,方便他们采购必要物品。哪里有华人的超市和吃饭的地方也要带他们熟悉一遍,这样他们遇到急事可以快速的求助同胞。
出行在外,最重要的Opal卡和银行卡一定要教会他们怎么用。
在饮食方面,澳洲这边的华人超市已基本上都是应有尽有的,如果是习惯吃中餐的家庭,华人超市完全可以cover你们的需求。
如果来了这边之后爱上了西餐,咱们可以告诉父母如何在超市选购肉类和生鲜,在家里告知他们如何正确安全的使用炉灶,烤箱等电器,避免错误的使用导致家人受伤和起火。
结识新朋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认识新朋友。很多华人父母移民来了澳洲,以前在国内的好朋友们都不在身边,在来到澳洲之后都又会遇到一个问题:很认识到澳洲当地的朋友。有的时候在跟澳洲人交流相处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红线。
不仅父母如此,我们也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当然,澳洲人们是不会当面给你指出问题的,你们的交流依然会在一个轻松友好的氛围中结束,
而结束了之后
就真的是结束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里的目的是给想要融入澳洲圈的朋友一点小建议,让有兴趣的人了解澳洲人的人情世故,绝不是说大家需要为了迎合澳洲当地人而去改变自己。
波波菜确实鼓励大家做自己,如图所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与西方人的交流当中,有时候你已经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给对方留下了“没有礼貌”的印象。
中澳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很多我们在国内认为很平常的做法,到了澳洲却变成了无礼的行为。
因此,在澳洲生活、工作、留学或定居之前,很好详细了解澳洲人的惯用礼仪,方便更好地融入进澳洲当地人的圈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给他人保留私人空间
其实不仅是在银行,在车站、超市、提款机等其他需要排队的场所,澳洲人也会自觉与前面的人保持安全距离。
在与他人面对面讲话的时候,澳洲人也会将与对方的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离得过近的情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在国内排队的时候,秩序经常是混乱的。在上公交车前,很多时候都是人挤着人一拥而上,根本不顾忌他人感受,与澳洲公共交通有序上车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要随便触碰他人
中国人每当遇到可爱的小孩子,都喜欢上前去摸摸其额头,以表示喜爱之情。
所以,很多华人在看到漂亮的澳洲孩子时候,也自然因为抑制不住怜爱之心而伸出了手,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身后家长尴尬的表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澳洲,如果跟陌生的小孩子接触,必须要征求到家长的同意。
如果遇到可爱的小孩子,可以向他微笑一下,但是千万不要死死盯着孩子看,或者是摸头捏脸蛋。这些动作就算家长看不到,小孩也会觉得不舒服。
就算家长知道你没有恶意,这样的行为也是很没有礼貌的。
澳洲政府对孩子的保护是非常严格的。曾经有人在拍照的时候不小心拍到了一处幼儿园,结果被一个眼尖的孩子发现之后报告给了老师,甚至还惊动了警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以,千万不要随便对孩子做那些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表达喜爱的动作。
不仅是小孩,在澳洲触碰他人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就算是有人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急救,如果对方还有意识的话也需要事先得到允许才能够触碰对方身体。
男士如果要跟女士握手或者拥抱的话,一定要等女士有所动作。主动握手或是拥抱都是没有礼貌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甚至连眼神的“接触”都要注意。在澳洲,对着女士眨眼的“放电”行为是非常无礼的,所以那些国内的“撩妹高手”们在这里要收敛一下自己眼神里闪出的光了。
不过,放电这种行为,完全是看脸。
长得好看就是调情,长得丑就是性骚扰....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是繁文缛节,但在澳洲人眼里,这都是常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