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维迎以“什么推动了中国40年的高增长?”为题发表演讲。
张维迎表示,中国经济最需要的是“变”,只有变、只有改革才能“稳”。
据中国经济增长数据,2007年之前东部增长较高,西部和中部较低。2007年之后,则是西部增长较高,中部次之,东部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恰恰是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低的地方。由此,能不能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说有一个‘中国西部模式’。西部的制度有优越性,东部应该向西部学习?”,张维迎反问道。
“大家可能都觉得很荒唐,中国模式的基本结论就是这样的”,张维迎表示,“(很多人说)过去40年,中国比西方增长好,有中国模式的优越性”。
张维迎指出,上述观点的错误就在于把经济看成“静态”的,而经济实际上是动态的,“市场化是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从过程来看,这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张维迎表示,由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远早于西部地区,所以,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方增长得越高。
此外,在国有部门方面,国有部门退出越快的地区,经济增长越好,而私有部门和外资企业进入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也越好。“所有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都是非常非常一致的”,张维迎补充道,凡是“国退民进”的地方,增长比“国进民退”的地方要好,无论是按照工业资产的比重来算,还是按照就业的比重算,结论都是非常一致。
张维迎强调,中国未来的增长须依赖于创新,尽管刚刚起步,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市场化程度高的这些地区,其R&D的投入就比较高、研发密度也比较高,新产品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也比较高,即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方,创新的水平越高。
另一方面,按照人均政府部门来算,一个地区的政府部门越多,人均专利越少,越缺少创新性。“国有部门的教育比重越高的地方,人均专利也越少。其它的数据跟我们都是非常一致的结论,凡是国有资产比重高的地方,工业R&D研发密度就低。民企和外资企业比重高的地方,R&D研发密度就高。国有部门高的地区创新能力就差,民营部门和外资部门高的地方,创新能力就高”。
张维迎强调,“尽管我们有好多中国的特色,但是由于走了邓的改革道路,所以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而不是由于我们有了那些中国特色,取得了好的成就”。
“收关我用哈耶克的这句话,事实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对事实错误的理解就会改变事实的本身”,张维迎表示。
(信息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