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新西兰的葡萄酒
全寰球出了名的棒,
而且价格还很友好,
好多人每次回国
都不忘给家人朋友带上几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现在新西兰的葡萄酒业,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机,
美好的口感或将不保!!!
而这一切,*是因为
新西兰正受到可怕的棕纹臭虫的入侵……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的一条新闻,
说是连续有好几艘来自日本的运送汽车的货轮被禁止靠岸。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原因,就是新西兰的工作人员在这些货轮上,发现了数百只棕纹臭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方面立刻就对这些货轮进行了拦截,在未经过完全灭虫之前不能靠岸,
然而,这种棕纹臭虫可是长着翅膀的,据说一日之内就能飞个100公里,而当时货轮已经离港口非常近,引发了专家一阵担心。
事实证明,专家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棕纹臭虫(Brown marmorated stink bug),又叫茶翅蝽、蝽象,原生于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近年来也入侵了北美和欧洲、南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它们是危害蔬菜和水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被它们咬过的水果坑坑洼洼,品相极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虫的体型如指甲般大小,纹路如水龟,遇敌时会放出臭气,体后有臭腺开口。
对于新西兰这样果林业发达,生态却相对独特的国家,棕纹臭虫确实是梦魇一样的存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因为在这里它们没有天敌,却有着连兔子都要羡慕的繁殖能力……
科学家们表示,目前在新西兰全境已经发现了棕纹臭虫的身影,情况相当不乐观。
而其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新西兰的葡萄酒业可能会受到毁灭性打击。
“叫它们‘臭虫’,可是有道理的,”
新西兰葡萄种植者协会生物安全和应急主管Ed Massey表示,这些虫一旦觉得自己受到威胁,就会“释放毒气”,也就是俗话说的“虫屁”,把进攻者“熏倒”,以此得以逃脱。
而这种棕纹臭虫,偏偏还喜欢葡萄,葡萄丰收季一到,你就能在一串串葡萄夹缝里,找到它们的存在。
“你摘葡萄的时候,就等于是在摘这种臭虫,而且很有可能让它们觉得受到侵害,它们就会释放毒气。”
“闻起来有点像你去了健身馆的臭袜子放在包里捂了几个星期的那个味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白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可以除掉这种“汗袜子”味儿,但是红酒就没办法了……
有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只要每16公斤的葡萄里面,发现了25只棕纹臭虫,你的红酒也会吃起来有种臭袜子味儿……
简直不敢想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称,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做到了消除棕纹臭虫的虫害。
在法国,人们称它们为“恶魔的图钉”;在格鲁吉亚,甚至有悬赏,每打死1公斤棕纹臭虫就能得23刀;在意大利,果农们也因为它们每年损失成千上万。
目前最有效的防虫办法,还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办法:拿网罩把植物给罩起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果园都已经全副武装起这种防虫罩了。为了双保险有时候外面还要再加盖一层。”
一般这个防虫罩都是在授粉之后,但果实还没有成熟之前罩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终于知道为啥新西兰的好多果树藤蔓都会有网子罩着了吧??不光是防鸟啄食!)
但即便是有物理屏障,也免不了有漏网的。
那就得用上化学灭虫的招数了。
然而,谁又愿意让要入口的果实,过多的暴露在各种灭虫剂当中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目前,新西兰的进口贸易已经加强了生物检查的力度。
与此同时,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也制作了新的入境教育片,给每个入境新西兰的游客都做好科普。
初级产业部生物安全部门负责人Roger Smith说,所有入境乘客以及回家的Kiwi都有义务保护新西兰的生物安全。
“新的入境须知视频包含清晰准确的信息,让入境乘客了解哪些东西对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门、我们的环境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危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目前,这个入境教育片正在所有入境新西兰的飞机航班上播放,并且有中文版本,
大家来新西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看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