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主打的“原料大锤”也波及到了德国经济界。德国电视台n-tv报道称,稀土对美出口的被迫停止,也给在德国的高科技公司带来了麻烦。他们恐怕什么也做不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位于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从短期和中期来看,损失是不可替代的。贸易争端的升级,和带来的对原材料安全的影响,表明德国工业不能简单地依赖单一的供应渠道。”
德媒文章表示,“事实上中国垄断了17种金属,这些金属在激光、电池、磁铁、屏幕和许多其他高科技产品的制造中是不可替代的。尽管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存在矿床,但大多数国家都无法进行经济性开采。此外,开采会产生放射性废物和有毒废水。由于人工成本低,环保标准宽松,德国工业的生产自两德统一以后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中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迪特·肯普夫接受《商报》采访时表示,如果北京决定将其市场力量作为贸易战中的超级武器,其后果将是“巨大的,不仅仅对美国的科技公司产生影响”。德国经济研究院持相同看法:尽管只有8%的稀土出口到美国,但所有其他需要稀土的生产公司,都必须做好受波及的准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中国稀土出口国别占比排行中,日本排名首要,中国的稀土近半(45.2%)出口到了东亚邻国。荷兰(16.9%)、韩国(8.8%)和美国(7.9%)排名二到四位。仅有1.6%的中国稀土出口到德国,但这些稀土或稀土化合物已经占到了德国总进口量的接近一半。德国公司选择半成品或者含有稀土的成品组件,以及其它稀土进口国的库存在满足自身的稀土需求。
德媒报道表示,根据美国商务部发表的报告,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更加严重。“美国80%的稀土来源于中国。当北京切断稀土出口,就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美国公司不得不在其他地方清空仓库,全球市场将有10%的稀土供给空缺。”
对于工业界来说,重要的不是北京将稀土出口到哪里,而是市面上稀土的价格上升多少。德国经济研究院认为稀土和稀土化合物将有“大幅涨价和强烈波动”的可能。2010年中国与日本的东海海域争端后,就曾叫停对日出口稀土。一时间稀土价格暴涨,较高达到35倍。自那以后,稀土价格有所回落,下降了90%。
德国经济研究院专家胡伯图斯·巴特说:“稀土不像石油或者钢铁那样有巨量的需求,特别性价格上涨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但个别高科技公司会因此非常难受。”在他看来,汽车工业、手机生产、光学工业、药物技术和风能发电建设等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领域。
(欧洲时报记者张乔楠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
【道德经(GermanReport)】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