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岁成主力
法国媒体《巴黎人报》报道,根据它在2019年巴黎国际整形美容暨皮肤抗衰老医学研究大会 (congrès IMCAS 2019)所做研究调查显示,比起50-60岁人群,18-34岁年龄段群体接受了更多的整容整形手术,这也是首次后者超越前者成为整容主力群体之一,仅次于首要位的35-50岁群体。
可以说,整容低龄化已成大势。
“橱窗”展示品:我的身体
而这样“低龄化”的趋势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首先归咎于无需动刀的微整形项目近年来发展迅猛。只要采用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毒素,使用超声刀、镭射等无需动刀的“软性手段”就可以达到面部紧致的效果。而这些项目耗时短,只需10-20分钟,和贴一张面膜的时间差不多。
根据《巴黎人报》分析,对于年轻人来说,之所以会选择采用整容手段来改变自己的身体,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人在向他们展示“模版”。真人秀名人、油管博主、网络红人等持续在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帖,展示的身材总是更标准、更有线条感、更接近理想状态。
勃艮第大学教授、社交网络研究专家Pascal Lardellier表示,“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了一种玻璃橱窗,人们在里面公开展示自己的故事,图像成为了占据主导地位的呈现方式,本质而言,这些网络红人不是在展示成果,而是兜售并植入理想理念。”也正因为如此,年轻人会想要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更像他们。”
整形医生在线吸引年轻人
除了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理想”身材,整形医生也会在这些公开平台传播病人整容前后对比照,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年轻顾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法律层面上,这些行为都是明令禁止的!法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医生进行广告宣传活动。
这些在线吸引年轻群体的整形医生甚至也毫不遮掩自己的行为。法国电视台LCI采访了位于法国尼斯的整形医生Philippe Letertre,后者活跃于社交网络,持续在个人instagram账号上发布自己经手的病人整形前后对比图。他坦言,“社交网络特别是近期的instagram,的确让我的咨询病人数量明显增加。但我上传的照片,都只是信息提供,不是广告。广告,需要有付费环节和兜售目的,我做的完全没有兜售的意图。”
对于这些在社交媒体上上传病人照片的医生,律师Alexandre Blondiau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这些行为实质上构成广告行为,医生这些行为显然是把行医等同于商业活动。他们的行为使自己面临着短期甚至是永久禁止从业的风险。”
但是,在现实中,因此而受罚的司法案例少之又少。LCI电视台统计报道称,在法国,每5个整形医生中就有1个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病人手术前后对比照片。
假医生“微商”整容
对于没有太多预算,但又想进行丰唇、隆胸、丰臀项目的年轻人来说,社交媒体上一些提供低价整容项目的账户显得极富 “诱惑性”。
法国电视2台社会调查节目“20点观察眼”(l’oeil du 20 heures)近期对这些instagram上提供的低价整容项目账户进行了记者调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位名叫Sarah的年轻女生,在instagram上拥有3300位粉丝,持续在平台晒出自己“顾客”的整容前后对比图,宣传自己可以提供丰唇、隆胸、丰胸、隆鼻等多个整形项目,但是她并不是医生。在个人介绍里,她写到“美容师、理发师、有名高质量”。
餐厅变手术室
记者和Sarah在Instagram上取得联系,后者迅速发来进一步见面提醒,“请将面部保持干净,不要化妆,并前往如下地址,见面愉快。”
记者假装咨询的项目是玻尿酸注射,但让她惊讶的是,见面的地址是在Sarah自己家里。整形项目操作地点也是在她的餐厅。Sarah向伪装成客户的记者推销说,自己可以做的项目很多,“嘴唇、苹果肌、眉毛、下巴、鼻子。唇部注射玻尿酸2毫升250欧,鼻子注射2毫升也是250欧。”
重罚难禁
按照价格而言,Sarah报价的确是超低价,是正规整容医生价格的一半。但是,根据法国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医生有资格进行玻尿酸注射。Sarah不是医生,她只是美容师,对于非法医疗行为,她较高面临着2年牢狱之灾和3万欧罚款。
网购玻尿酸
但是,她又是怎样得到玻尿酸注射药剂的呢?记者根据Sarah在社交媒体上夸耀自己使用的玻尿酸,找到了同品牌产品,并轻松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线上成功购买。
收到产品的记者发现,在外包装上,的确也有注明“注射需要由专业皮肤科医生或者整形科医生操作。”
记者随后采访了巴黎整形医生Adel Louafi,他表示,“问题在于,当由不了解人体结构并且从未接受过医学训练的人进行注射时,他们可能会将玻尿酸注入血管,导致严重的坏死和脑部并发症。”
线上转播非法手术
Sarah并非个例,记者轻松在线上找到了10多个类似的假医生账户。他们遍布全法:巴黎、米卢斯、马赛、巴斯蒂亚...
他们都不是医生,但在社交媒体平台还是公开放出自己顾客的前后对比照,甚至有些还把注射等操作视频放在了网络上,以求“更直观”。
记者收关也联系了法国卫生部门,后者承诺会就这样的现象进行商讨并出台相应法规。但与此同时,这些假医生依旧在网络上做着自己的广告。
消费整容:一种科技商品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从修复器官缺陷的外科手术到大众“造美”技术,整容作为人类在现代科技支持下获取美貌的商品消费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庞大的市场。资本的涌入壮大了整容产业,也造就了整容的“商品属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不仅在现在,在未来这样的科技商品总归会走向何方呢?
“他总归有多大?30岁还是50岁?抑或是55岁?真的说不清楚。但是,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福特纪元632年,并没有谁想去问个总归。”数百年之后,人类个体的容貌将可以被掌控,美貌也能在胚胎孵化过程中通过添加药物来获取,人类在成年之后,还能通过服药来维持青春时候的娇嫩面容,直至老死。这是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美丽新寰球》中描绘的未来生活。
“福特纪元”的技术—工业发展成果让大多数人在感官的享受中失去了情感和思考,与之相应的是更深层次的对美貌的追求和对衰老的恐惧。现代整容术则恰似对赫胥黎预言的模仿:不理想的五官、面庞和身形以及任何衰老的迹象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终结,长期困扰人类的此类噩梦也将在科技进步的滚滚巨轮中随风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