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教育减负,注定是一个五输的结局。
苦了孩子,累了老师,伤了家长,毁了教育体系,赌上了民族未来。
· 华人瞰寰球出品 ·
华人瞰寰球小编:库里的小迷妹
华人最信赖的海外情报站、信息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天有个热搜是这样的,一位毛坦厂考生一年做了5千张卷子,所有的卷子堆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他们九十多个人的班级,筹集了班费三万块,三分之二都用来买卷子做题。不仅如此,考生们每天学习到凌晨两点,因为熬夜免疫力下降,需要提前吃一些药物预防生病。
听起来确实辛苦,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这无可厚非,但让我意外的是,这样的一条热搜下,充斥着各类嘲讽。
有说这样的考生就是赤裸裸的刷题机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人把毛坦厂中学和中国造不出芯片联系了起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这种把那些拼命努力的人比喻成“废品”的评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这种让人目瞪口呆的言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评论的核心思想,
就是重压下的孩子,一定没有出息,
要有出息,必须要“减负”,要“快乐教育”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减负,才会葬送中国孩子,
葬送我们的民族未来!
就像白岩松近日接受采访时说的:
没有高考,你拼的过富二代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
2009年,教育部发文提出“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今年两会后,教育部长陈宝生表态:
减负再难也要减,否则宝宝不高兴。
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十年过去,教育部的指导思路仍然是减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昨天,微博上有人问,如何看待当下“快乐教育”的议题?
很多人提到了相同的一点:
说是减负,实为增负。
首先,精英们确实不会主动减负。
多出来的时间,他们购买了更豪华的教育。
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小孩都去了哪里?
有读者说,她一个月给女儿报了8个课外辅导班。
送她去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
在丛林模式下,谁给自己减负,谁就是自愿退出竞争。
其次,条件一般的家庭,削尖了脑袋给孩子创造很好的条件。
一个北京的宝妈说,在职父母每天请假接孩子放学,根本不现实。
必须有专人接送孩子,辅导作业。
几经权衡,她只能选择放弃工作,回归家庭。
这个代价,是她的30万年薪。
至于没钱的家庭,孩子只能回家打游戏,或者在工地上玩泥巴了。
发现哪里不对了吗?
在快乐教育的体系下,寒门难再出贵子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刘强东给中国人民大学捐过1000万,其中500万资助学习好的学生,剩下500万规定只能资助贫困学生。
结果他发现,资助贫困学生的500万根本花不完。
因为贫困学生数量,已经寥寥无几。
自从中国开始给学生减负,学校退出公立教育以后,资源就全部倾斜到了私立学校。
中国家长越来越累,负担越来越重,各种教育机构大赚特赚。
快乐教育费啥?
费爹,费妈。
更准确地说,费钱。
02
退一步讲,学习和快乐一定是矛盾的吗?
换句话说,恢复高考42年来,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吗?
当然不是。
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件事:优等生自有他们的快乐。
那是探索未知的兴奋,竞争取胜的满足。
我人生最充实的一段时间,就是在高中。
说实话,每天都累得要死。
挑灯夜战,废寝忘食。
早上走在路上,连眼皮都睁不开。
但我无比快乐。
尤其是当我的成绩从年级前50,蹿升到年级前5的时候。
那感觉,就像全寰球都在为你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