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绝不能贱卖!" 他14年前上书总理,今天必须谢谢他!

来自:华人瞰世界 0 0 2019-06-04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谢谢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谢谢您让我们更有底气!


· 华人瞰寰球精选推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北洋之家 

ID:bypm2016 作者:北洋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两天,关于“稀土”的新闻

引起了寰球舆论的关注。

有外媒分析认为:

“中国对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已赋予北京还击之道。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人民日报》发文,

观点和态度都相当硬气:

1.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的反制能力!

2.美方想利用中国出口的稀土所制造的产品,

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

中国人民决不会答应!

3.勿谓言之不预!

别说我没有警告过你!


稀土到底有多厉害?

美国媒体迫不及待给出了答案:

“稀土会影响到一切

——小到手机、照相机,

大到准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

都离不开稀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稀土在美国各行各业的用处 (图via Massive Science)(2013年数据)


中国稀土出口占美国稀土进口的78%,

稀土,绝不仅仅中国手中的普通牌,

简直就是一张

“王炸”!


然而,在半个世纪之前,

稀土生产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中国只能向国外廉价出口,

然后再高价进口深加工的稀土产品。

终于,在上个世纪70年代,

这样的格局被一位中国科学家打破了


今天,我们能打出

 稀土这张“当先”

必须要感谢这位老科学家

“中国稀土之父”

国家较高科技奖获得者、

带领中国走进稀土强国的

——徐光宪!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可能跟北洋君一样,

以前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

可正是因为他研究出来的

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才使中国稀土产量跃居寰球首位,

实现了稀土市场的“中国冲击”!


这个“中国冲击”有多厉害?

《纽约时报》发文给出答案:

中国完全支配了稀土加工中的

一个最关键的流程,

即将稀土氧化物转化为金属。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在十几年前,

中国的稀土资源因为过量开采,

一度被卖成了“猪肉价”,

面对稀土廉价出口、资源大量流失,

已经80多岁的徐光宪心急如焚,

他联合众多院士两次上书总理,

呼吁保护稀土资源,

在2007年,

中国开始限制稀土产量,

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天,稀土这张“当先

牢牢握在了中国的手里,

我们不能忘记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

“中国稀土之父”

徐光宪!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先

在前途大好之时

冲破美国重重阻拦回国


1920年11月7日,

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

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

他名字中的“宪”便是取自宪法一词;

他的母亲虽然目不识丁,

但对子女们管教极为严格,

常常告诫他们:

家有良田千顷,

不如一技在身!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徐光宪(右二)5岁时与父亲及两位兄长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

徐光宪自小就勤奋好学,

更对天文和数理化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父母把他送进新式学校学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在他读高一时,

父亲突然病逝、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

更失去了经济来源,

家里人希望徐光宪转去读中专,

好早点毕业挣钱养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36年,徐光宪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

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然而,仅仅一年后

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陷,

学校被迫解散。


1939年,他跟7个同学

在上海被人骗走了去昆明铁路工作的钱,

走投无路之下,

他只身留在上海当家教。

“祸兮,福之所倚”,

被骗了旅费、

丢了工作、滞留在上海的徐光宪,

一边挣钱、一边自学,

*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上了

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

(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


在那个年代,交大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如钱学森、吴文俊等。

徐光宪的成绩也极为突出,

整整4年,始终是班级首要名。

在交大,他更收获了一生的挚爱,

大学时期班级中惟一坚持到毕业

并获得学位的女孩——高小霞。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44年7月,他与高小霞一起从交大毕业,

两年后,他们在上海结婚。

1946年,徐光宪和高小霞

都考上了“自费公派”留学美国的资格,

然而,两人东拼西凑

仅够支付一个人的留学费用和

一张三等舱船票。


在与妻子拥抱告别之后,

徐光宪含泪只身前往美国,

他没有辜负妻子的等待,

半年后,他考上了哥伦比亚化学系博士生,

很快就被学校聘为助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为1946年4月18日,徐光宪与高小霞结为伉俪。这张照片曾被网友评论:中国老一辈科学大家都有着秒杀“小鲜肉”的颜值!


分别两年后,

他们终于凑够了学费,

1948年,高小霞前往纽约大学

攻读化学博士,

夫妻俩终于在美国团聚!


1951年3月,徐光宪获得博士学位,

因为他在量子化学方面的研究,

毕业时被推荐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

当时,摆在徐光宪面前的,

是一条通往科学高峰的大道,

他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

或许我还会在美国多待一段时间。

但我是中国人,

无论如何不愿意留在

一个和自己祖国敌对的国家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不久后,钱学森回国受到阻挠,

美国总统提出法案,

不许中国留美学生回国,

让他们全体加入美籍。

这使徐光宪感到:

“法案一旦通过,

回国将变得更加困难,

也许就要一直住在别人的国家里了。”


1951年4月初,

心急如焚的徐光宪与妻子商量,

希望能早日回国,

可当时,高小霞还有一年

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了,

这时放弃会不会太可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48年,徐光宪与夫人高小霞在美国留影


让徐光宪感动不已的是,

高小霞丝毫没有迟疑,

而是铿锵回应:“我们留学为什么?

不就是为了学成后报效祖国吗?!”

现在是国家最困难、最需要人的时候,

现在回不何时回?”

高小霞断然决定:

放弃博士学位,

与徐光宪一同归国。


但这时归国已相当困难,

两人只好托人在国内写信到美国,

信中写道:

徐母身体有恙,须归国探望”。

于是,两人谢绝导师的挽留,

以探亲的名义获得签证,

冲破重重阻力,

于4月15日毅然背起行囊,

乘“戈登将军号”邮轮离开美国。


在美国“禁止中国留美学生归国”

法案正式生效前,

徐光宪和高小霞

登上收关驶往中国的倒数第三艘邮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曾有很多人不解:
他们这代人抛弃取得的成就、

抛弃被人艳羡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不顾一切地回国为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

是他们一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科学没有国界,

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这种大无畏的使命感,

或许真的不是今天的我们

所能完全理解的。


在归国途中,

夫妻俩经历了人生中最激动的一件事:

在轮船马上抵达广州的时候,

有小船插着五星红旗来接他们。

看到五星红旗,

船上中国人都非常激动,

此刻,他们感觉到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

他们终于回来了,

终于回家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NO.2

空有宝山却受制于人

他用“中国冲击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