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尼
来源:我的新西兰
ID:mynztrip
一直挺喜欢的群,可能要散了。
前年年末有位朋友将我拉进了他的群。相对很多群来说,这个群质量还是挺高的。转发广告的很少,讨论也不会太流于情绪比较理性,而且群里各行各业,寰球各地的都有(但以珠三角和新西兰居多)。
群里有个特殊的规则,群内用名要求标注一下“移民状态”。因为这个群里主要是三类人:已经移民的,正在办理移民的和观望中的。所以,你能想象群里的讨论主题大体离不开移民这个话题。群主就属于第二类,正在办理移民中的。
如影相随的焦虑
办理移民的,除了配偶团聚和投资移民这种确定性比较强的,其他类型的移民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确定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因为你得做选择,而且是在不掌握全面信息的情况下。
我自己在办理移民过程中是深刻体验过的,其实说起来我的经历还远远谈不上坎坷,到底只需要找到一份工作就能移民了,但因为全程DIY,所以对于很多环节还是心里没有底的。
另外就是不知道会等多久才有结果,因为我是用的太太读书的配偶工签招的工作,然后再用这份工作移民。如果在一年期限内没有批下来,那么后面又会有续签的问题。这些问题DIY下来,虽然局外人看并不复杂,但那种焦虑感是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的,后来我都写在了《》一文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群主和群里一些状态是“移民办理中”的人所经历的就是这种焦虑。他们办理的是创业移民,这个类别在新西兰备受争议。基本流程是,你先得经过一个初步评估,你是否具备在新西兰创立某个生意的资金,经验和能力;通过后正式提交你的商业计划书进行正式的审批;通过后你再获得一个3-9个月的签证落地并正式按计划书实施;安排妥当并经过审批后,你会再得到一个27个月左右的长期商业签证来经营你的生意;经营一定期限后,如果经营状况通过了评估,你可以提交居民签证(绿卡)的审批;如果一切顺利,你会最终取得批复。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孩子逐渐适应了国外的学校和朋友圈,大人也有了这里的生活和朋友,生意也逐渐步入正轨,但一切的美好都像悬在空中,因为签证还没有最终批下来。人虽然生活在国外,却并没有完成移民这个既定目标。这种焦虑如影相随。
不要我们,难道我们不如难民?
我认识他们一家,所以我知道他们真的是很努力的在做旅游,而且经营的也还不错。但如果一个移民类别在移民局的拒签率高达70%-80%时,这对于所有在这个类别移民的人都是震撼和痛苦的,并会动摇的。
在新西兰生活的朋友这一年来已经多次看到报纸上的报道,不仅仅是华人,还有其他国家的创业投资移民被拒的经历。这其中有一些经营情况看起来还不错,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被拒了。比如:经营方向和原计划书发生偏差了;转账资金渠道有问题的等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终于有一日之内,群主说:“我准备开始办加拿大移民了”。大家都问是不是认真的,群主说:“90%可能性”。群里有些也在办创业移民的,或被拒的都不禁感慨,这个创业移民真是坑爹移民。还有人说了,欢迎难民也不欢迎我们,好歹我们是受过教育,带着资金过来的人啊。群里的氛围从那之后都有些冷清。
新西兰到底需要怎样的移民?这个话题挺大的。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特朗普的一段讲话视频:美国的技术移民只占到了15%,每年的绝大多数移民是能力较低的移民,他们的到来其实是抢了美国低收入人群的饭碗。他还进一步列举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认为这几个国家技术移民占比高达75%,这是美国需要学习的地方。
其实在新西兰的人应该清楚,这个技术移民的框其实也挺大的,并不是每个技术移民都是工程师,牙医,科学家等等。早些年的时候,很多华人把子女送过来读书,拿了本科接着学研究生,收关发现身边的印度人一年短平快读完一个大专,超市找份工,还正好对口就移民了。很多时候我们说华人会钻空子,其实印度人没有语言障碍,又熟悉欧美社会制度,钻起来根本不是华人能比的。
拿到签证后呢?不少人肯定不会继续去干那份辛苦的工作,虽然他帮助自己移民。所以这个缺又留给了下一个目标是技术移民的人。而这个社会可能又多了一个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不要以为是爱学习,你可能想多了,人家可能是拿着学生津贴和学生贷款的。搞得政府后来又大幅把学生津贴降低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以,一个国家的移民体系到底该怎么建,这真的是一门学问,挺难的。大家都想吸引有钱,年轻的,高教育的人来,但你门槛设高了没人来。门槛低了吧,来的人可能都是冲着便宜和福利来的。本来希望人家来了干活,回头发现也不干活了,都享福去了,欧洲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几个移民国家澳加美英的移民局就像在玩游戏,得不停的调整政策。
政策的调整对于国家来说,那就只是一纸公文,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体和家庭来说,那不蒂是一场地震。特别是下定了决心,变卖了国内房产的中年移民,这真的是需要勇气的。本来是对一个国家抱着美好希望而来,但收关如果被拒之门外,这就犹如谈了一场单相思的恋爱。
移民,要不要破釜沉舟?
群主说要去加拿大了。正好我还有一个写公号认识的朋友近期也在朋友圈做Garage sale,一问,才知道是加拿大移民批下来了。她是好几年前申请的加拿大,因为估计批不下来,所以后来办理新西兰。结果新西兰批下来然后登录生活两年了,现在加拿大又批了,所以她们一家马上准备启程又去加拿大。
很多人下定决心移民的时候,那就真的是下定决心了。我很多时候回想9年前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其实我觉得自己是远谈不上这么大决心的。那个决定真的是有些鲁莽,只是说一切都还顺利,所以就这么过来了。
有的人对于移民是深思熟虑,而且稳打稳扎。就好像我在《》一文里提到的wdl,她现在游刃有余的生活在新西兰和中国之间,颇为自得。中国的发展机遇和保障制度,新西兰的福利和社会制度,好的东西都不会纳下。每个普通老百姓追求个人幸福的自由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人的基本权力。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多选择,不少人是需要拼尽全力,破釜沉舟才能继续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新西兰我也遇到过不少是靠一家人的努力才实现了移民的人,他(她)们肩负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而穿越重洋,担子格外沉重。
在一起
我知道不少人在朋友圈都是为中国自豪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行动上选择新西兰做为自己和家人未来的居所。关于这点,的文写得特别清楚。这不矛盾,这就是人性。但是,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里,在一个国家不断经济腾飞的好时代里,为什么这么多社会中坚力量要做出这样艰难的选择呢?这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群主开玩笑说,群可以解散了。群友们说不用,但群名估计得改成“枫叶国”。
群友又问,那娃的读书问题怎么办呢?有人说,那要不就妈妈陪读,爸爸回去挣钱或去加拿大先探路吧。群主夫人说,我们还真和闺女说过这种可能性。
群友接着关心的问:“那闺女咋说的?”。群主夫人说:“闺女说了,到哪都支持爸爸妈妈的决定,但不管去哪里,再难,都得一家人在一起。”。
不知不觉,虽然还没有完成新西兰的移民,闺女却在着两年里长大了。群里听到这句话,不少心软的妈妈眼泪都下来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就是中国人。
我们身处一个大迁徙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决定:无论你是从国内到国外,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又或者是从四线五线城市到省会。每个人都是希望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更重要的,要在一起。
每个人,加油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