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是山姆》剧照 图:豆瓣电影
人们通常把超常的智力视为一种福分。但本文作者玛吉·弗格森(Maggie Fergusson)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有这么多聪明的孩子陷入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痛苦中?
门萨(Mensa)是一个国际组织,1946年在英国成立,旨在培养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人,有2万名成员(必须通过申请才能加入)。
当作者通过门萨向天才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发出采访请求时,她的收件箱被各种回复邮件塞满,其中许多都是痛苦的经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岁入会的门萨小神童Mason Bennett
图:leighjournal.co.uk
有些家长说,因为害怕引起嫉妒,他们不敢和别人谈论自己孩子的能力。一旦出现像作者这样带有同情心的倾听者,他们对自己困境的倾诉欲便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于她几乎无法让他们挂掉电话。
几乎所有人都害怕被认出来,并坚持匿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IQ 160的Toby Lui 图:BBC新闻
很多国家都重视超高智商人群,并为这些儿童提供特别的教育。
然而,即便你的天赋受到珍视、钦佩和培养,与强大能力相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也可能让天赋成为一种不受欢迎的才能。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以及在接受我采访的许多家庭看来——天才可能更像是一种诅咒,而不是福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Autism Research News
天才拥有哪3种特质?
不仅仅是门萨,大多数专家认为,具有以下3种特质的儿童可以被称为“天才”。
首先,有天赋的孩子精通某一门特定学科——语言、数学或国际象棋的年龄比大多数人要小得多。
他们学起来很轻松,进步速度也比同龄人快得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少年谢尔顿 图:Giphy
其次,这种精通主要是靠自己实现的,而不是靠父母的刺激。
成长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速度:孩子3岁时听到父母说的词汇数量,与孩子9岁时的学业成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表明,那些父母是专业人士的孩子,可能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的孩子听到的词汇量多出400万个。专业人士的家庭往往收入较高,能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每日电讯报
但是,门萨的天才儿童问题顾问林恩·肯德尔(Lyn Kendall)坚持认为,给5岁的孩子读尼采,或者强迫他们做3个小时的额外作业,并不能“制造”出天才。
肯德尔本人是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天才儿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Lyn Kendall 图:iTV
许多智商极高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已表现出不一般的迹象,在这一时期,父母的育儿方法尚未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在学会说话之前,这些孩子就已经明白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明白人们在说什么,只是无法回应而已。”
大多数幼儿似乎只有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才会探索寰球,而且会被过往车辆或新玩具之类的东西分散注意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岁智商就有171的天才儿童Ophelia 图:BBC新闻
相比之下,肯德尔称天才儿童是“自带驱动力”:他们永远不会停下,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标准。
普通人的童年是:容易被简单的事物满足,只活在当下,不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然而,肯德尔说,看着那些天才幼儿,你会觉得“就像是有人把一个18岁的成人放进了新生儿体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少年谢尔顿 图:Giphy
天才儿童的第三个特点是他们对兴趣往往显得近乎痴迷,有时会展现“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特质。
一个受访的天才儿童杰西现在5岁。他的父亲理查德告诉我,当杰西只有1岁、还只会爬行时,他总是想尽办法来逃避换尿布。
“我们发现,能让他保持不动的只此方法,就是让他把东西拆开然后重新组合起来。我们把一个带内置灯泡的黄色手电给他,他会取出电池,把它放回去,测试灯能否亮起来。如果他把电池放错了方向,他就会坚持不懈地重放,直到他放对为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每日电讯报
”现在的智商测试过于狭隘“
首要个测量智力的智商测试是由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和西奥多·西蒙(Theodore Simon)在20世纪初开发的。他们通过测试来评估短期记忆、分析思维和数学能力。
自那以来,智商测试发生了很多变化,但用于衡量智力的基本技能仍然是这几种。即便会有上下几分的浮动,你一生的智商基本是固定的:失去它的只此方法就是脑受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HubPages
现在,所谓的“智力”测试在网上比比皆是,许多孩子还会在学校接受能力测试。其中大部分是有窍门可循的,或者至少可以让孩子接受训练来取得优异成绩。
门萨组织的测试旨在识别孩子的天赋,而非后天习得的智力。肯德尔说:“先天有天赋的孩子能够自己发明轮子,发现什么东西是可燃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Abc新闻
但即使是从事儿童评估业务的肯德尔也承认,“测试智商与测量身高不同”,没有哪个评估是完全客观的。
大多数测试只关注特定类型的智能,例如数学和语言推理能力。
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天赋”定义的狭隘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每日邮报
许多其他类型的技能和特长被忽略了,例如强烈的好奇心或建立知识联系的能力。
这些测试不太可能选出未来的小说家或诗人,以及非常擅长体育或音乐的儿童,因为目前还没有测试能衡量创意、艺术或情商。
我们称之为“天才”的儿童,往往只是那些能被归入标准类别的儿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Womenio
有些人质疑天赋的概念。
“高效能学习(High Performance Learning)”组织的创始人黛博拉·艾尔(Deborah Eyre)表示,天才儿童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支离破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Deborah Eyre 图:Tes
该组织与英国的学校和教师合作,旨在帮助大量儿童成为“卓越表现者”。
她并不认为能力是天生的。
艾尔说,放眼全球,无论在哪个国家,富裕父母的孩子在天才儿童群体中的占比都过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Phys.org
那些来自少数族裔背景的孩子则占比不足:“在美国,拉丁裔很少被(天才儿童项目)选中;而在新西兰,毛利人也很少被选中。”
她还说,能够成就杰出、优秀的儿童——以及成年人的,往往是决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福布斯
两位同样有才华的物理学家,一位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诺贝尔奖,另一位则没有,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对成功的意志。
她认为,典型的天才是个人潜力、适当支持和内心驱动力的结合体。
太聪明所以不快乐?
天才儿童父母的焦虑
高效能学习(High Performance Learning)”的创始人黛博拉·艾尔声称,某种类型的父母——通常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会为自己有一个“天才孩子”而感到自豪,甚至会向他人炫耀。
但是作者玛吉·弗格森所采访的父母却并没有证实这种观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觉得,孩子的天赋为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带来了焦虑,甚至是痛苦的根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BBC新闻
这些父母中,许多人面临两个主要难题。
一个是如何配合孩子的超常智力发展,另一个则是很少被提起但会导致很多问题的难题:特别聪明的孩子往往在社交中被孤立,甚至被欺负。
在抽象语义中广受赞誉的“天赋”,到了具体的人身上,往往成了不太受欢迎的特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Giphy
假如你见到奥菲莉娅·格里高利(Ophelia Gregory),你一定会觉得上天对她格外偏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kentonline
上图就是17岁的她,金发碧眼,容貌姣好。她的家人,母亲凯芮、父亲汤姆和3个弟弟——关系亲密。
12岁的时候,奥菲莉娅在门萨测试中得到162分,这是18岁以下儿童能拿到的较高分数,和2018年去世的传奇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同一水平线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kentonline
但迄今为止,超高的智力并没有给奥菲莉娅带来多少快乐。对她而言,被归类为“天才”所带来的麻烦要比好处更多。
她曾被同学欺负,几次转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经济学人
我问她的母亲凯芮,想对那些渴望孩子成为天才的家长说些什么,她说:“我会说,那本应是一件很棒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也永远不会如此。”
智力超群的代价:
比普通人更怕“刺激”
我们早就知道一些人的智商非常高,但直到近年才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高智商是否影响了这些人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天赋的孩子通常会经历心理学家所说的“非同步发展”:他们在某些领域的特殊能力,可能需要付出在其它方面的代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The Kids Logic
“这些孩子大脑中负责学习词汇、模式和数字的部分发育得非常快”
“潜能优势”组织的安德莉亚·安格拉(Andrea Anguera)说,“但控制情绪调节的额叶部分则发育得没那么快。”
一个天才儿童可能在掌握数学知识等方面具备高超能力,但在处理人际交往时则能力有限,而人际交往也是人成长和适应环境过程中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