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很少发生什么大型安全事故
平时但凡有什么天灾车祸,不管伤亡多小
都会立即登报,全民哀叹问责一番
但却有一件事,8年来一直让新西兰人无法释怀
这就是2010年11月19日
发生在南岛派克河煤矿
造成了29名矿工死亡的爆炸事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直到今天,这些遇难者家属们,也没有见到过自己亲人的遗体,甚至无从得知亲人在何种情况下丧身,矿难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因为在宣布29名旷工死亡后,由于矿内情况危险复杂,还含有易爆气体,为了阻止其余人进入,政府已经用混泥土封闭了煤矿入口。
而矿工们的遗体就这样,连同能还原现场情况的线索,一起留在了地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8年来,遇害者家属一直呼吁政府进入煤矿寻找遇难者遗体。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政府必须给个交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当时的国家党政府却始终以井下危险为由,没有进一步动作。直到2017年工党政府上台后,才同意“启封”派克河煤矿。
时隔八年
事故现场终于重见天日
周二上午,遇难矿工家属终于等来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时刻:
在派克河煤矿入口处,他们终于看到了煤矿的“启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了这一日之内,派克河恢复局(The Pike River Recovery Agency)准备长达一年时间,他们需要打开厚重的混凝土封门,同时清理巷道的通风。
当混凝土封门被打开时,人群中传出掌声和欢呼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矿工遗孀Anna Osborne称,再次进入煤矿让她既兴奋又紧张,“这里聚集了大约30名(遇难矿工)家属。”她说。
下一步,一个调查小组将下到煤矿内,寻找矿难发生时的证据,并将证据移交给警方。
派克河恢复局(Pike River Recover Agency)执行官Dinghy Pattinson之前表示,他们为了打开煤矿入口准备了大约8个月,并一直在协调相关设备。调查小组原计划本月初打开封门,但由于探测到巷道内存在含量较高的氧气而被迫推迟,据悉氧气可能是通过一条监视管道进入巷道。
“可能需要几个星期才能进入下一道封门。”遇难矿工家属Bernie Monk说。
被称为煤矿开采最安全国家之一
出事了却无法展开救援
派克河煤矿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Greymouth东北46公里处。
其实,发生爆炸前,新西兰一直被认为是煤矿开采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有着40年安全生产记录。
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得到,这里的煤矿会发生爆炸,而且还是连续多次爆炸……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时间退回到2010年11月19日,当时是下午3:44分,派尔河煤矿发生了沼气爆炸。
事发时,有31名矿工在作业,其中两名迅速地逃了出来,受伤并不严重,第二天就从Greymouth医院出院了。
但另外29名旷工,却被困在了离矿井出口1.5公里的地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矿难发生后,救援人员首要时间赶赴现场,但由于井下环境复杂,有毒气体浓度很高,救援人员无法进入救援,他们只能先想着一切办法来确定井下有毒气体的浓度。
救援人员在进行钻孔取样后发现,矿工可能藏身的地方,沼气浓度达到了95%,剩余的基本都是一氧化碳。
而且,爆炸让井下的电力供应和通风系统全部毁坏,救援人员也无法尽快抽出井内有毒气体,展开有效救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维基百科的信息,地面救援队在当时就已经判断,29名矿工在首要次爆炸时就已经丧生,因此他们也采取了保守的方法——等待可燃气体散去。
然而,矿工们的家属,却仍然抱着一丝希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因为煤矿公司曾说,每个矿工身上都带着一个能维持30分钟的氧气瓶,可以供他们疏散到矿内的氧气避难屋,氧气够他们维持几天生命,里面还有食品。
然而,在等待了5天后,11月24日下午2:37分,矿中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规模和首要次相当。
之后,在11月26日下午3:39分,矿下又发生了第三次较小规模的爆炸。随后,又出现了第4次爆炸,引燃了矿中的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时的大火,透过通风井都可以清晰看到,甚至周围的灌木都开始燃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救援的所有希望,就这样破灭……
新西兰的邻居澳大利亚也从昆士兰派来了专业的救援小组,对火势进行了控制。
但由于现场情况复杂,事故的调查,现场的清理,都一直进行的非常缓慢。
直到次年(2011年)1月,警方才确认,找到矿工遗体基本不可能,再继续找下去,也会威胁到救援人员的生命。所以他们已经对矿井入口进行了封口,防止有人再进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家属拒绝接受政府说法
救援行动倍受质疑
派克河矿难事故,就这样成了全新西兰人心上的一道疤。
他们从未像这样感到过无助:一项惊动国际的大事故,就这样没有交代,不明不白。
而这场事故,也暴露出了新西兰在开矿作业中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评论者指出,正是由于此前40年都没有安全事故,新西兰缺乏矿难专业救援队伍,相关的救援人员也没有实战经验,连救援器材都缺失,还是从澳大利亚紧急调运了军用智能机器人,才算是进入了地下。
而且,新西兰当局是从当地抽调警察和军队来作为救援人员,可他们并不是搞专业矿难救援的,专业性更是大打折扣。
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他们更是久久不能接受现实,很多年过去,他们仍然质疑着当年政府的救援决策,质疑着官方的信息,拒绝接受官方的说法。
对于当时政府“推三阻四”的态度,家属们也觉得很愤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还没有放弃找寻自己家人遗体的希望。
其中一些家属表示,矿难发生后一个月,曾经有搜寻者将摄像机放入到了126米深的钻孔内,抵达了矿难最深处。而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托板和橡胶管都没有受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7年大选年的时候,一位遇难者家属的遗孀还称,他们掌握的视频内容显示矿里有6具完整遗体,当时矿下也没有发生火灾或爆炸。他们怀疑政府在掩盖真相,发布虚假信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时的工党政府承诺,如果赢得大选,会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井下搜寻工作。
了解历史真相的意义
总归在哪里?
现在,这样的一日之内,终于到来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整整8年后,新西兰人总算看到了这样的可能:
逝者得到安息,而生者也终于可以了解到在至亲身上,总归发生了什么,在多年痛苦的等待后,得到释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新西兰人对于事故的记忆和讨论,还将持续下去。
有人曾经质疑,29名矿工早已没有生还可能,为什么还要耗巨资去“重返派克河”,这样做,有意义吗?
正如新西兰历史协会所言:
发生过的悲剧无法收回,但对历史细节的调查和重温,却能够帮助我们,和一代又一代后人,避免和前人,犯下相同的错误……
也许,这也是这么多年以后,派克河煤矿的封口开启,仍然如此地受人关注的原因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