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点一:奥斯卡理想导演的私人家书
电影《罗马》是阿方索·卡隆时隔多年回到故土,倾注全部心血打造的一封私人家书,承载了他最私密的回忆与情感。为了彻底还原记忆中的“墨西哥往事”,阿方索·卡隆身兼多职,同时担当了影片的编剧、剪辑、摄影、制片,他曾表示:“电影中90%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历经时间的沉淀,影片对于过往的勾勒和对于日常的描绘令人着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点二:120项奖项及提名领跑颁奖季
凭借120项大奖及提名横扫颁奖季的《罗马》,不仅获得了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76届金球奖电影类理想导演与理想外语片两个奖项,作为一部非英语电影,《罗马》更是荣获第91届奥斯卡理想导演、理想摄影、理想外语片三项大奖;业界赞誉其为阿方索·卡隆职业生涯的极峰之作。
除此之外,《罗马》还获得了国内众多明星的强力推荐,张静初、梁文道等争当“自来水”,不仅将《罗马》评为年度理想电影,还夸赞道:“这是一部可以呼唤我们最真实、最柔软、最脆弱一面的好电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点三:日常生活与时代洪流相互交织
《罗马》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墨西哥城的一个名叫“罗马”的中产社区里,电影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两个不同阶级女性的悲情命运,用冷静的视角呈现时代的动荡变迁。专业影评人给出评价,“《罗马》是属于每一位女性的诗,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幡然领悟。”影片将社会的剧变,作为背景隐藏在琐碎日常生活里,展现了女性的脆弱和内心蕴含的巨大能量。小人物的命运与大时代的图景相互交织,在充满韵味与各种暗示的镜头语言里,观众只须沉醉其中,体会命运的无常便好。
看点四: 黑白影像配合纯环境声回味无穷
影片使用Alexa 65数字摄影机拍摄,采用2.35:1的超宽画幅,全程黑白影像极富人文气息,最终呈现出既有年代感又不乏真实感的画面。阿方索·卡隆用克制且精准的镜头调度,将片中人物的生活轨迹真实呈现,《罗马》被誉为因大银幕而生的“奢贵美学”。
除了大师级的镜头语言,值得一提的是,《罗马》还拥有完全靠环境音与音效构建出的声音叙事系统,强大的音效让观众恍如一秒被拉回到70年代的墨西哥街道。阿方索·卡隆和他的声音团队为影片创建的密集音轨,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准确放置和移动声音,电影中墨西哥城的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独特的配乐,《罗马》的音效能够像图像一样令人回味无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引进,《罗马》将采用原声格式,不会进行中文配音。
(转载自新民晚报,作者:孙佳音 )
编辑:任悦
下载移动客户端,更多精彩资讯指尖尽掌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