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慕尼黑市中心的许多商家而言,来自中国、俄罗斯和海湾阿拉伯诸国的游客目前是他们最重要的客户。在电子商务蒸蒸日上的当下,这些游客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实体店;但,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商家。德媒《南德意志报》撰文对此进行了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网页截图
以铝镁合金为外壳,结合了活动搁板、万向轮系统、弹簧轴、TSA锁等技术,日默瓦旅行箱在国际上被视为德国工艺的象征。这也是亚洲游客尤其喜欢在赴德旅行期间买一个该品牌旅行箱的原因之一。
当亚洲游客来到慕尼黑时,购物清单里往往包含一个旅行箱,这就是市中心有这么多手提箱商店的原因。在玛利亚广场走进考夫霍夫商场的人,很快就能注意到地板上写着“日默瓦”的大箭头,这些箭头指出了前往箱包区的最短路径,在那里还有其他高价旅行箱品牌,从新秀丽到维氏。然而这比起新天鹅堡来尚还逊色:城堡吸引了如此多的中国人,以至于该地区现已成为全德国的高品质手提箱销售中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www.galeria-kaufhof.de
“现在很多商店都是由中国业主盘下经营的。”Pascal Beij表示。他为退税公司Planet Payment工作,负责市场分析,该公司的德国代表处办公室设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附近。Planet Payment的业务是,确保长居地址在其他国家的客户在德国购物之后可以拿回售价中包含的增值税。
“方便”是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慕尼黑商业街的店铺都已在长期经验中了解了客户的需求。他们聘用说俄语和汉语的售货员,训练售货员考虑不同种族顾客的文化背景、体型区别——如果想要把服饰卖给亚洲人,就不能只准备了欧洲尺码。越来越多的店门贴上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标志,因为在中国,手机支付已经取代了信用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Robert Haas
手机还能创造“引领顾客进门”的机会。Pascal Beij介绍称,“多亏了互联网和应用程序,如今当顾客还在自己的国家时,我们就有机会和他们对话了。”当中国顾客在“携程”上预订行程时,如果有哪些应用程序在目的地适用,就会被推送给他们。“中国人有种对应用程序的狂热。”如果一位中国游客在慕尼黑的商业街上有目的地行进,那么原因很可能是,某个应用程序刚刚推送给他一条打折消息:在离此200米的一家店里,买5个锅可以获赠一把双立人菜刀。
Beij称,这种用小礼物吸引顾客的方式,对中国客户尤为管用。另一方面,如果某家店内不许拍照,那么亚洲客户就会退避三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商品照片并跟国内的亲朋好友借此聊天也是购物体验的一部分。如果是阿拉伯客人,那么给折扣才是好办法。“如果阿拉伯客人问价格,那么不要说250欧元,而要说300欧元,然后告诉客人今天店里有特别优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Schlaf
中国人、俄罗斯人和来自海湾国家的阿拉伯人是慕尼黑市中心商店的主要客户群。根据巴伐利亚州贸易协会的一项研究,这3类客户各有特点:中国人平均只在慕尼黑停留2天半,但他们的人均购物额最高,每人每天513欧元。俄罗斯人要呆将近7天,但每天只花201欧元。而阿拉伯人则要在这里流连12天半,且每人每天花费367欧元购物。与当地人的印象不同,这些客户绝非仅仅专注于奢侈品。86%的俄罗斯人,69%的阿拉伯人和52%的中国人都在寻找中等价位的商品。
Beij表示,在线购物正在对内城区的商店造成威胁,然而,“游客们就在现场!他们会在实体店里购物!”在他眼中,游客是内城区经济的救星——与此同时,他们也改变了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