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房市还未跌落的时候,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炒房团”,黄金时代的澳洲房市,“中国的炒房团”走遍全寰球靠此赚钱,这被BBC称为是中国人特有的金融理财方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一位“英雄”横空出世。
他就是新西兰华人炒房教父,人称房叔的Ron Hoy Fong罗霍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新西兰,这个人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68岁的他在新西兰拥有31处房产,是名副其实的富翁。
他成立了炒房培训班,招收了600多名学生。在收取高额的学费之后,他开始教授自己的炒房技巧,指导学生们怎样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价值高的房子。
罗霍方的炒房手段确实能使学生稳赚不赔,投入他麾下的学生们越来越多,其中五分之三都是华人,从2009年至今的8年里,他们的手中流转了1700多套房产。
买房卖房,本来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新西兰人之所以对罗霍方恨之入骨,要求亚洲人都离开新西兰,是因为罗霍方的炒房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普通新西兰百姓的生活质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网上流出的那段视频中,罗霍方告诉他的学生们,买房子的时候一定要盯紧弱势群体,在他们身上才能赚大钱。为此,在视频中他专门总结出了“7D原则”,告诉学生要对哪些人下手:
Deceased estate:不幸去世的人,他们不再需要房子
De-Bank(Mortgagee Sale) :因为变故导致还不起房贷的那些人
Deadline:家里有突发事件急于卖房子的人
Divorces:因为矛盾而离婚,然后需要卖房的夫妇
Dummies:压根不知道自己房子能卖多少钱的笨蛋们
Developers:生意上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房产开发者
Desperate:想要在银行进行处置之前赶紧卖房的绝望的人
最近就有澳媒报道了一则新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奥克兰一位单亲母亲以185万澳币的价格将一栋房屋出售给一位买家,该买家在一个月后以255万澳币的价格将其卖掉,转手就净赚70万澳币!
这位单亲母亲名叫Wild,因为看中了另一套房产,因此打算把现在自己居住的位于中区的Royal Oak的一栋房卖掉。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此次交易却被坑惨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Wild告诉媒体,因为自己很喜欢Grafton的房子,2016年她就和对方签了购房协议,但是有个条件是:Royal Oak的老房售价要在200万纽币以上。
但中介不知什么原因却一直接不到好的报价。
首要个买家叫Li Yi Tang,出价170万纽币。
显然这个价格是太低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陪同Li Yi Tang去看房的,居然就是“华人炒房教父”Ron Hoy Fong罗霍方。
看到这里也许我们也可以猜出这个故事的一二了。
接着,Wild想要买的房子居然在此时出现了两个竞争者,并且都是无条件的出价,这不就是在逼迫着wild迅速做出决定嘛,拿着低价的钱赶紧把自己想买的房拿到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Wild也并没有被威胁到,她表示可以去贷款,而老房子依旧不能降价卖。
然而中介并没有站在wild这一边,在仅有一个人出价170万的情况下,他认为“不用进行拍卖,没有意义”。
无止尽的等待,终于有一个人愿意出价185万!
虽然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价格,但中介告诉她,这房子已经做了很多营销,只能卖到这个价格了。
最终,wild同意了。
wild的老宅以185万的价格售出。
7月29日,房子最终交割了。这栋房屋立刻又被中介公司Pure Realty挂上市场出售。
8月28日,房子以拍卖的形式,卖出了255万纽币。
炒房团一个月赚了$70万,这让她深深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她把中介和Pure Realty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赔偿自己$70万的损失。
太太炒房团:不炒房就是傻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美国有一个太太炒房团,她们大多是陪读妈妈们,有钱有闲,业余时间就炒房赚赚零花钱。
她们大多是一些为了子女教育来到美国的家庭主妇,她们锁定目标就是法院拍卖的房子,售价大约在20—30万美元之间,然后在半年到8个月就转手卖掉,有的甚至在3个月就卖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之所以专挑法院拍卖的房子,一是因为房源充足,不用寻找房产中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售价不会高于市场价格太多。
至于回报,她们追求短平快,见好就收,只要可以挣大约3%-10%,就准备脱手。以量取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人特别的懒惰,他们不善于投资,只知道固守自己的一份工作,干到老,他们非常的傻,等到他老了之后就会发现,他们的钱根本不够花。”
在部分炒房者眼中,那些上班赚死工资的人是懒惰的傻子……
看过了这则新闻,你对炒房团有什么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