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月22日
一位13岁的澳洲穆斯林小女孩
Summer Joyan给
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
写了一封公开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让新西兰团结起来,安慰那些悲伤的人,寰球各国领导人都应该向你学习。我看了你在Cashmere高中的讲话,你展示出的坚强与爱,多希望在澳大利亚我也能感受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明白,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你都会是新西兰总理。但,如果你不是新西兰总理了,能不能搬到澳大利亚来,当我们的总理?那真是梦想成真的一刻!
巧的是
一周以后
3月30日
一位美国女孩Yvonne
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亲爱的总理:
我能来新西兰住一阵子吗?不用一辈子那么久,只需要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结束,等到我认识的那个美利坚重新回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在特朗普大放厥词的时候,你正在基督城的公园里,与其它两万人一起,参加恐袭案的悼念仪式……
你的国家处于最黑暗的时刻……你戴起头巾,拥抱悲痛的受害者家人,严厉谴责袭击者,决不肯提他的名字,对恐袭中使用的枪支发布禁止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当然不是完美的,但是谁又是呢?
就在同一日之内,
澳洲ABC电视台的主持人Sammy J
在一档讽刺节目中提出一个假设:
“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
能不能来澳洲当总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体会一下这档节目的言辞:
“Ardern那尊贵又富有同情心的反应让新西兰的国际名声高涨到让人潸然泪下的水平。”
“相比起堪培拉那位(领导人),愚蠢至极、毫无个性的操作,Jacinda Ardern的确是领导澳洲向前的不二人选。”
虽然节目本意是为了嘲讽
却引来不少澳洲网友的实名支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除了网友,一向刁钻的媒体也齐声称赞
英国《卫报》说,Ardern并没有假装自己知道一切……但她依然坚定不移地面对这些困难,她为寰球其它领导人树立起了一个全球标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CNN说,Ardern的领导精神有助于反击全球穆斯林恐惧症,并且开始逆转穆斯林国家的破坏性对外政策。这种领导精神应该成为寰球的常规,而不是特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纽约时报》表示,在这样的暴行面前,寰球首领应该团结起来,严厉谴责种族主义、分担受害者的伤痛、剥夺仇恨者的武器。Ardern总理已经指明了方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甚至一些国际政要也高度赞扬她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表示“Ardern赢得了巴基斯坦人的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土耳其总理Recep Tayyip Erdogan表示,“所有的西方首领都应该学习Ardern拥抱穆斯林的勇气、领导力和真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月22日晚上,寰球较高的建筑——829米高的迪拜哈利法塔全屏点亮,纪念基督城恐袭遇害者,新西兰总理Ardern拥抱穆斯林的镜头被投影在大楼上。
迪拜酋长表示,“新西兰今天为了纪念清真寺袭击的遇害者默哀。感谢总理和新西兰真诚的同情与支持,赢得了15亿穆斯林的尊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连娱乐圈也有人为她打Call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好莱坞影星Reese Witherspoon说:“这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首领。她对多元文化的同理心和尊重、清晰的领导才能、火速的立法举措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歌星Alicia Keys表示,对我而言,爱和认同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张照片就是爱和认同最强有力的表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数万人请愿,提名她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截止4月2日下午四点,已有六万多人响应这个请愿。
还有人因为她想要移民新西兰
新西兰移民局表示,恐袭之后
更多人表达了想来新西兰的意愿
新西兰移民局总经理助理Peter Elms证实,
从3月15日到3月24日的10天里,移民局共收到6457份移民意向登记,对比此前10天的4488份,增幅达到3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中较大增量来自美国,从674份增加到1165份,增幅72%,其次为英国和南非,英国从505增加到756份,增幅49%。主要的穆斯林国家,对新西兰移民意向同样大大增加,在恐袭发生后移民局已经获得不少意向登记,巴基斯坦333份,马来西亚165份,孟加拉国82份,摩洛哥66份,印度尼西亚63份,埃及59份,土耳其59份……
据报道,“部分移民新西兰的意向似乎是(appears to be)由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对受害者的关怀而激发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恐怕是2019年全球最受关注的领导人
Jacinda Ardern1980年出生于新西兰汉密尔顿,2017年10月,37岁的她成为新西兰历史最年轻的总理。
童年时期的Ardern生活在一座黑帮势力泛滥的小镇,从小看到很多孩子没有鞋子穿,没有午饭吃,她心里种下要通过从政来改变这一切的种子。
1999年,19岁的Ardern加入新西兰工党(Labour Party),在2008年,被选为新西兰国会议员。
她身上并没有传统“政客”的气质,政治主业之外,她还是一个业余的DJ——有网友翻出了她过去的照片:夜店、唱片店里打碟打得不亦乐乎,活脱脱一个小叛逆女青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她受到了很多新西兰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拥戴。
2017年3月7日,她当选新西兰工党副党魁。2018年9月,成为首位带着婴儿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女性领导人,并就气候变化、性别平等等议题发表谈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9年3月15日,基督城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她真正成为寰球瞩目的领导人典范。
袭击发生当天,Ardern首要时间对全国民众表示:“这是一场史前无例的暴力行为。”
下午七点,在基督城,Ardern掷地有声地说“这是一场恐怖袭击。”
3月16日,警察署长公布了罹难者49人之后,ardern坚定地说,“我们要改革枪支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特朗普说并不认为白人至上主义正在成为一个巨大威胁时,Ardern果断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
Ardern首要时间戴上头巾(hijab),与基督城穆斯林社区首领会面,安慰受害者家属 ,对他们说“You have our love and our support”,并在当晚连夜去医院探视伤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月17日,Ardern和伴侣一起去了威灵顿的一座清真寺献花。回答记者关于恐袭案的46个问题,包括枪支改革的部分。
3月18日,Ardern表示,内阁已经就枪支改革的问题达成一致“恐袭十天之内,宣布枪支改革”。
3月19日,国会讲话中说,“你永远不会听到我提他的名字,他是一个恐怖分子,是一个罪犯,是一个特别主义者,但在我这里,他是个无名之辈。
从3月15日晚上7点,到3月19日早上十点,6场新闻发布会中,Ardern回答了223个问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月20日,来到Cashmere高中,对全校师生说“有人会对那个恐怖分子感兴趣,但我有一个要求:不要说出他的名字,也不要纠缠于他是谁,关注你的学生和朋友,关注穆斯林社区。”
3月21日,她说“恐袭六天之后,我们宣布禁止军用半自动步枪。”
3月22日,新西兰全国默哀两分钟,Ardern致辞“新西兰为你哀悼,我们在一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月29日,新西兰举办全国追悼会,Ardern表示“新西兰不欢迎特别主义和暴力行为”。
……
有人说Ardern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恐袭中
扛起了坚强、团结、包容、仁爱的大旗
为纷乱的寰球树立了榜样
但也有人并不买账
政府火速实施的禁枪令
引来不少争议
有人说新西兰人习惯于家长式的失察之过。但是政府贪功之举被美化为铁腕政策实在是太过危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人说无论是禁枪还是反恐怖袭击,都是复杂的工程。但是在社交网络上给Ardern点赞什么都解决不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Ardern禁止半自动武器不过是一个“烟雾弹”,这样一个反射性举动,会让每个人都觉得舒服,或许也能阻止以后此类事件的发声,但就这个措施本身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戴上头巾之举
也招来不少反对的声音
“在西方,当他们赞美hijab,把它作为社会和谐的标志时,就是在无意识地帮助原教旨主义者压迫女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真希望她当时没戴头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民选的女总理选择用戴头巾来展示自己的美德……就仿佛意味着她支持穆斯林女性在的官方恰当着装是要佩戴头巾……”意味着,“告诉穆斯林女性,男人控制女性穿着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