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这个颠覆性的教育改革 暴露了华人的短板!

来自:澳洲财经见闻 0 0 2019-03-30

教育,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被视为重中之重。

 

对于华人家长而言,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个困扰已久的大问题。而“因材施教”,这个看似简单的成语,却难为住了绝大多数华人家长!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给孩子们报各种补习班成为了安慰家长们的“一剂良药”。

 

殊不知,是药三分毒!这样的“良药”总归是否合孩子的口味?又是否加重了自己的财务压力与生活负担?

 

  • 作为家长,您真的有注意过孩子的一些特殊才能吗?

  • 您是否也在通过华人常有的“鄙视链”方式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 用补习班来丰富孩子的生活,填充自己的理想,难道任何人才的培养都该遵从这个模式?


也许为人父母,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选择。想要平衡好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您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澳洲财经见闻》携澳大利亚注册第四级(较高级)心理咨询师曲韵老师以及全球领先的外汇交易券商Vantage FX,愿通过此篇文章一同为您孩子的教育问题和您自身的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洲这个颠覆性的 “学习村”教育改革 暴露了华人的短板

 

今年一月开学季新开的新洲公立学校Lindfield Learning Village 对外宣告,他们的教育模式different to the traditional school environment which has existed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与20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的传统教育方式不同,听起来很颠覆。他们的官方文件是这样解释他们的改革的:

 

1. All Through School:混龄k-12年级,大的帮小的;


2. Stage Not Age:根据学习进度学习而不是按年龄分班;


3.  Home Base:由老师带领组成家,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令学生产生强烈认同感 (strong identity),令老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进度和需求;


4. Project-based 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我的理解是,以前是学了知识然后应用知识做个project,他们这里是先放一个project(都是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multidisciplinary tasks有意义的并且真实的多学科任务)然后学生为了完成project就要去探索和学习;


5. Student Directed individualized Learning: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有老师、学习导师和学生自己共同制定的、基于数据和测量的私人学习计划;


6.  Flexible timetable: 灵活的学习时间表;


7. Community, University, Business Links:学校与社区、大学和企业相互连接。


这七条听起来并不是太颠覆,因为近些年很多学校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各种改革尝试。Lindfield Learning Village 可能是首要家把这么多变革同时引入的学校。

 

名字不叫学校(school)而叫村庄(villiage),不知道是不是来源于那句非洲谚语: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意思是说整个村庄(社区)必须都与孩子互动,才能让这些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体验和成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此,曲韵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尽管我从事的是儿童和家庭的心理工作,从来不曾越界谈教育,但是,这个村子因为谈到不仅要看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a child's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在一定程度上,我是看好的。

 

但是最重要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适合进这个村学习的,村里的通知是,请家长不要盲目报名,先自己评估一下你的孩子,是否具备以下这些特征:


· 是坚持有毅力还是容易放弃(Does your child exhibit persistence when faced with a challenge or difficulty or do they give up easily?)


· 是否主动并负责(Do they show initiative and responsibility?)


· 有决心、有韧性?(Are they determined and resilient?)


· 能自我控制而且自信(Are they self-controlled and confident?)


·  有兴趣而且思路广?(Are they interested and resourceful?)


·  动机如何?(How motivated are they to learn?)


· 适应变化时灵活吗?(How flexible are they when having to adapt to change?)


· 解决问题能力如何?(How well are they able to solve problems? )


· 是否好奇?常问为什么和怎么办吗?(Are they curious? Do they question why and how?)


· 对他人有同理心吗?(Do they demonstrate empathy for others?)


· 会探索可能性和不同视角吗?(Do they explore possibilities and perspectives? )


·  能团队合作吗?(Are they able to work as part of a team? )


说起来好笑,如果孩子具备以上大部分特征,那么只要不是在特别特别糟糕的学校,在哪里孩子都差不了呀。

 

不过,这里列出的好几条特征,确实是华人孩子缺乏的、发展得不好的。这是给华人家长的警示!

 

所以如果孩子的学习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就不会有足够的动机,不足以令孩子能够坚持、能够主动而且负责。


那么即便家长花了时间,精力,财力,甚至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未必能培养出人人羡慕的“精英”,反倒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疲惫,让养育孩子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生活的负担,徒增自己的经济压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常用的劝孩子学习的话术,往往就是:你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你将来找不到好的工作怎么办?你将来穷困潦倒不说,最重要的是被人鄙视和唾弃怎么办?你将来徒伤悲怎么办?


为什么作为家长,我们知道给孩子灌输物质条件的重要性,被焦虑和担忧驱动,为了自尊或者别人的钦羡而驱动,但是回头看看自己,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即便家长说,我安排的项目(补习或者夏令营什么的)就是为了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好奇心的,我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帮他少走点弯路怎么了?


然而兴趣培养最重要的不是激发,而是以身作则的引导啊。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么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是说因此就事事由孩子做主,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但是,如果大多数事情和孩子的时间分配主要是由家长决定的,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孩子是被动的。


而孩子所看到的,却是家长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管教他们身上,忘记了平衡好自己的生活。满是被补习班填充的孩子和满是被孩子占用全部生活的家长,是同样的被动,并没有起到一个好的带头引导作用。

 

回到这个Lindfield Learning Village,真正的村庄里面,有学校、有家庭、有邻居、有亲朋好友、也有各种阴暗面和坏人坏事。


我们不可能只依赖学校去培养孩子的上述以及更多特征和能力。而这些能力最初的萌芽、习得与养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天赋,主要来源于家庭的养育。

 

- 您有注意过养成孩子这些特征和能力吗?您是怎么做的?

 

- OC、精英……成就取向的华人不肯面对的真相是什么?

 

- 如何在澳洲合理的将孩子培养成才?

 

-家长如何平衡好自己的生活与养育孩子的责任,才能起到一个优秀的带头作用?

 

- 怎么样合理规划家庭收支,才能兼顾孩子的教育成本又保障自己的生活品质?

 

-哪种家庭投资方式才是最适合家长这个“特殊身份”的?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