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多少钱算是富人,囊中多羞涩能算穷人,“平民”、“中产”、“上层”的分界线在哪里?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也是法国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不平等研究所”(L’Observatoire des inégalités)在1月底公布新近调查结果。
法国包括穷人在内的平民阶层大约占总人口规模30%,上层阶级占20%,剩下的50%属于中产阶级。研究人员取法国人收入中位数(按照人口和收入统计,一半人口收入在该数字之上,另一半收入低于该数字)的一半,在该数据以下即为“穷人”,当然,他们属于“平民”阶层中的一部分。收入中位数的一倍为“富人”,属于“上层阶级”的一部分。“不平等研究所”的统计系根据国家统经局2016年对法国人收入的统计结果,涉及的数据均为缴纳税款和领取社会福利后的收入,也就是“可支配收入”。
新近数据显示,法国人单身者月收入的中位数为1563欧元;夫妇无孩,收入中位数为3036欧元;夫妇带两孩,收入中位数为3998欧元。根据上述统计方法,平民阶层,也就是总人口中收入较低的30%,其与中产阶级的分界线为:单身者可支配收入1265欧元,夫妇无孩2468欧元,夫妇两孩3302欧元。上述三种家庭情况,中产与上层阶级的分界收入分别为2275欧元,4423欧元和5743欧元。平民阶层中,单身者可支配收入低于781欧元者,夫妇无孩收入低于1518欧元,夫妇带两孩收入低于1999欧元者算穷人。上层阶级中,单身可支配收入高于3125欧元,夫妇无孩高于6072欧元,夫妇两孩收入高于7995欧元属于富人。
然而不平等研究所认为,该统计方法是值得商榷的。其涉及收入为缴纳税捐、领取社会福利金后,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他们只此的收入。然而“可支配收入”可不是工资+福利这么简单。在实际情况中,法国用中位数的一半作为“穷人”分水岭是偏低的,统计学家一般采用中位数的60%。另外,仅用收入来区别阶层是有局限的,社会学定义的平民阶层包括所有雇员和工人。法国半数劳动力都是雇员和工人,远远高于我们这里说的30%。“上层”阶级中收入差距也非常大,上市企业、跨国公司的高管收入远高于出现在统计中的数据。财富门槛的确定应当纳入更多元素,比如房产、遗产、股票,研究对象的住房和交通成本。上述因素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决定性影响,并且受所在地区影响巨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法国的特点是,遗产方面的不平等非常突出,另外还存在机会不等、社会阶层流动不足等短板。经合发组织专门研究不平等问题的经济学家福斯特(Michael Förster)指出,法国最贫困家庭出身的儿童需要六代才能达到“平均”收入,而在其他国家只需四到五代。
经济危机对法国影响巨大。流浪人口中有1/10是2008年之后被逐出住房。福斯特指出,法国的老年人、年轻人越来越穷。目前法国贫困现象的面孔特征是:青年、失业和单亲家庭。
2019年1月,乐施会(Oxfam)发布的报告显示,寰球上26个最富有的人拥有和寰球上最贫穷的一半人口(约38亿人)相同的财富。乐施会希望各国政府提高对富人的税收,以应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
这份研究报告还显示,亿万富翁们2018年的财富每天增长25亿美元,全年增长额达到了12%。与之相反,寰球上最贫穷的一半人口的财富则缩水了11%。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BBC分析指出,上述数字有待商榷,因为超级富豪和赤贫人口各自拥有多少财富,是非常难以搞清楚的事。超级富豪倾向于不公开自己的身家,而寰球上很多最贫穷的国家将贫困数据隐藏。2017年初,乐施会曾宣布八个人拥有了寰球半数人口的总财富(2016年数据)。但不久后,数字被修改成61个人。2018年报告2017年财富分配情况时,身家匹敌全球半数人口的超级富豪为42人。
但是,不管寰球半数人口的财富是相当于8个、42个还是61个有钱人,全寰球财富不均的程度仍然是巨大的,这是统计报告希望传达的信息。
在穷人、富人财富平均分配的层面,法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平等”的国家之一。这也是二战之后法国重新建立的“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巴黎人报》1月22日报道,汇集全球36个最发达国家的经合发组织数据显示,法国通过税收和福利削减了劳动人口1/3的收入不平等。而在其他经合发国家,这种减少程度只有1/4。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法国并非寰球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同一报道显示,丹麦、芬兰、爱尔兰、斯洛文尼亚和比利时均领先法国。但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瑞典平等水平排在法国之后。
据“不平等研究所”介绍,法国是发达国家中,不平等水平在战后一路下降的少数国家之一,“越来越公平”的现象一直持续到90年代。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法国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但到2013年后趋于稳定。目前法国收入不平等程度与德国近似,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中产阶级指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例如有稳定、较高薪酬的工作,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群。在较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比如美国80%,法国50%。虽然这一人群的较高端和较低端收入也有较高差距——一边是农民、手工艺者、小商户,另一边是教授、工程师、企业高管。比如在上文提到的2016年法国人收入统计情况中,单身者收入介于1265到3125欧元之间,均可归为中产阶级。
许多经济学家,比如Henri Mendras认为,法国战后的黄金三十年制造了大量中产阶级,许多工人、平民跟随这一阶段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地位。经济学家Alain Lipietz认为,1975年之后,法国中产阶级占大多数所绘制的橄榄形的稳定结构逐渐瓦解。中产阶级分裂为两部分,少数上升到优势阶层,大多数下降成为平民。
法国社会学家Dominique Goux和éric Maurin基于国家统经局1982-2009年的调查,以及住房部资料文件得出结论:“中产阶级正在降级,人类社会和政治史中反复出现的情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正在呼之欲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他们的说法,资本主义社会制造出的“稳定剂”-中产阶级,自1980年代起不再与平民阶层一起,为工资、住房团结斗争。而这些人因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人数,影响力非常强。不再踊跃抗争,但政治游戏从未放过他们,右派的税收政策压榨中产阶级,他们从未从中收益;而左派政策逼迫他们面临贫困风险。学者提醒说:要知道,今天我们所说的“中产阶级”中的大部分是从前赤贫的穷人,他们不过得益于社会资源再分配。
《法国贫困报告》(2018年10月份出版)作者之一莫林(Louis Maurin)是对《寰球报》记者Isabelle Rey-Lefebvre说:“2000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大转变,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1960年代之后贫困人口逐渐减少,而是历史性大突破。不是最贫困人口更加贫困,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中产阶级生活水准跌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60年代,国民收入中位数半数以下的家庭总收入占全国家庭总收入的12%,而到了2017年增加到30%,贫困家庭数量爆棚增长。法国家庭平均每月为房租支出收入的17.4%,而最贫困的10%的家庭要花掉收入的42%交房租。
尽管如此,法国仍是欧洲贫困率较低的国家之一。以6.8%人口收入低于中位数半数,法国落后于荷兰的6.6%、芬兰的4.9%,但优于英国9.9%和德国9.7%。
法国爆发的“黄马甲”运动已经进入第4个月,并蔓延到英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等欧洲邻国。据相关机构调查,法国“黄衫军”成员有67%为工薪阶层,另外有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失业者仅占1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黄衫军有68%收入低于法国收入中位数——即半数法国人的收入值。
黄马甲运动抗议的主题集中在自身生活方面,这与以往法国人民常常抗议的气候变暖、性别或种族歧视、财政紧缩、贸易协议等更为宏大的社会和政治议题明显不同。在马克龙政府迫于压力宣布取消增税之后,黄马甲运动却丝毫没有要停止的迹象,示威者们又开始抗议政府的教育改革,还要求减税、提高较低工资、扩大社会福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财经作家Charles Hugh Smith在博客网站Of Two Minds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国爆发“黄马甲”运动的关键背景,是阶层向下流动——这一次,是下滑的中产阶层:“当工资和养老金停滞不前时,税收和物价却在无情地上涨。这种结构性的不对称只此的可能结果就是生活水平的下降。”
法国经济形势研究所2018年底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6年期间,法国的税务改革导致家庭平均年购买力下降440欧元。分析人士指出,从报告来看,最富有的5%的家庭虽然收入下降,但其富裕程度决定他们承受能力较强,最贫穷的5%的家庭往往可以享受各类补助,作为夹心层的中低阶层受到加税的冲击影响则是较大的。
(欧洲时报/ 来米 编译报道)
编辑:郎美智